-
1翟芳.为了忘却的纪念[J].快乐学语文(初中版),2009(9):44-45.
-
2黄玲.90后:我的“非主流”阅读[J].中考金刊,2009(11):6-9.
-
3刘世海.貌似不通表意深--浅谈《为了忘却的纪念》最后一段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5(6):32-32.
-
4刘仰.远去的鲁迅[J].档案天地,2009(9):59-60.
-
5李瑞琴.从“忍看”的译法说到“语急”现象[J].语文知识,2001(3):60-62.
-
6徐上峰.鲁迅与语文教学的联想[J].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09(12):9-9.
-
7常梦飞,王小山,长平,李清,血红,胡印斌,付业兴.鲁迅作品成中学语文的“鸡肋”?[J].科海故事博览,2009(20):4-6.
-
8杨光.感情线索作用大——配合第六册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J].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2009(5):31-31.
-
9杨华.“感情线索”教学札记[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149-151.
-
10李颖,张君平.为了忘却的纪念——高中阶段龙华烈士纪念地系列活动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2012(10):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