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4,共5页
参考文献6
-
1法.德洪迪,邹海仑.奈保尔访谈录[J].世界文学,2002(1):108-132. 被引量:36
-
2白春仁 晓河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27页.
-
3《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第58页.奥尔兰多·巴罗内整理,赵德明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版.
-
4阿莱霍·卡彭铁尔.《小说是一种需要》第75页.陈众议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
-
5戴安娜·克兰 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译林出版社,2001版.第21页.
-
6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M].三联书店,1997年版..
共引文献67
-
1洪春梅.为了忘却的记忆——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奈保尔文学创作[J].时代文学,2009(15):104-106. 被引量:1
-
2丁莉丽.论当前部分主旋律电视剧的“大众化”倾向[J].文艺争鸣,2004(4):62-67. 被引量:1
-
3郑宾.九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媒体对王小波身份的塑造[J].当代作家评论,2004(4):141-148. 被引量:12
-
4罗小云.建构特殊环境 体验文明冲突——解读奈保尔后殖民小说《大河湾》[J].国外文学,2004(3):102-107. 被引量:3
-
5范国英.潘多拉的盒子:作为文类的小说的兴起[J].求索,2004(10):199-201. 被引量:1
-
6李永刚.后现代主义境域与经济学研究的最新变革[J].社会科学战线,2005(1):51-58. 被引量:2
-
7王国志,邱丕相.解读武术大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47-49. 被引量:8
-
8吴建华.质疑韦伯的中国社会信任观[J].中州学刊,2006(1):140-143. 被引量:4
-
9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27(2):53-59. 被引量:62
-
10曹怀明.媒体制导的文学传播[J].当代文坛,2006(3):132-1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0
-
1孟繁华.战斗的身体与文化政治[J].求是学刊,2004,31(4):89-91. 被引量:6
-
2梁振华.宿命与承担——市场经济浪潮中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选择[J].当代文坛,2001(3):3-6. 被引量:2
-
3杜素涓.市场的陷阱——从当下文学中的卖点看文学的问题和处境[J].当代文坛,2001(3):7-10. 被引量:1
-
4王朔.我看金庸[N].中国青年报,1999-11-01.
-
5[2]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
6[3]西美尔.费勇,等译.时尚的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
7[7]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史的文化考察[N].中华读书报,2000-12-27.
-
8张恨水.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J].周报,1945,(2).
-
9王蒙.躲避崇高[J].读书,1993,0(1):10-17. 被引量:193
-
10董之林.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市场”学术研讨会侧记[J].文学评论,2003(1):131-138. 被引量:4
-
1谢阳.“绝句”是好得让人叫绝的诗句吗?[J].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2017(4):44-44.
-
2张如梅.玫瑰余香[J].边疆文学,2009(10):105-106.
-
3章剑和.此子,可教也[J].故事家(花开不败),2008,0(5):21-21.
-
4胡亚兰,邓济舟.谁在媚俗[J].读写月报(高中版),2005(4):24-24.
-
5李侠.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3(06X):41-42. 被引量:1
-
6孙树林.大众传媒对战后大众文学的影响[J].日语知识,2000(7):27-28.
-
7段和平.诗作二首[J].诗刊,2010(3):68-68.
-
8李凤林.谒范仲淹雕像[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3(4):48-48.
-
9黄集伟.媚俗是媚俗者的通行证[J].大家,2000(1):35-36.
-
10黄集伟.媚俗通行证[J].书摘,2000(8):7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