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对龙卷风生成机制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对龙卷风的移动路径 预报进行了探讨。
出处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9,共6页
Marine Forecasts
参考文献1
-
1江仁主编.气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9~150.
同被引文献195
-
1黄先香,伍志方,炎利军,蔡康龙,李兆明.珠江三角洲台风龙卷预警技术与2018年两次龙卷预警试验[J].气象科技,2020,0(1):88-96. 被引量:15
-
2陆海席,安新宇,陆海云,徐玉强.一次龙卷风的小尺度结构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7(4):12-13. 被引量:2
-
3温晶.台风西北侧强对流天气浅析[J].广东气象,2001,23(3):11-13. 被引量:5
-
4金磊.我国城乡综合减灾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兼论汶川“5.12”大地震的灾后重建问题[J].南方建筑,2008(6):4-8. 被引量:4
-
5牟重行,张昌记,潘兴发.浙江省第一例器测龙卷风记录调查[J].浙江气象,2001,22(1):41-43. 被引量:3
-
6栾远刚.龙卷风动力源新解[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3):87-88. 被引量:4
-
7朱江山,刘娟,边智,符长静.一次龙卷生成中风暴单体合并和涡旋特征的雷达观测研究[J].气象,2015,41(2):182-191. 被引量:42
-
8朱君鉴,刁秀广,黄秀韶.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5):579-589. 被引量:69
-
9刘式适,付遵涛,刘式达,许焕斌,辛国君,梁福明.龙卷风的漏斗结构理论[J].地球物理学报,2004,47(6):959-963. 被引量:26
-
10孙化南.龙卷风与尘卷风[J].百科知识,2004(10):24-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6
-
1栾远刚.龙卷风动力源新解[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3):87-88. 被引量:4
-
2张军力.厦门市政府网站的建设与发展[J].厦门科技,2005(1):5-6.
-
3张红雨.山西省域龙卷风发生特征及相关分析[J].太原科技,2007(8):39-40. 被引量:5
-
4李彩玲,杨宇声,郑启康,张小霞.一次台风暴雨中的龙卷风天气[J].广东气象,2007,29(3):26-29. 被引量:37
-
5刘宁微,马雁军,刘晓梅,戴萍.辽宁省“05-6”龙卷风过程的诊断与数值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84-90. 被引量:15
-
6朱丽娟,杜德喜,董秀琦.散物料旋流吸送的特性研究[J].铸造,2008,57(9):909-911.
-
7郑峰,谢海华.我国近30年龙卷风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10,38(3):295-299. 被引量:27
-
8申占营,张馨,周庆瑞,田宏伟,陆斌,陈忠民.豫西龙卷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灾情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B09):126-129. 被引量:2
-
9梁棘.几种典型强对流天气地面测报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7):35-35. 被引量:3
-
10胡海.真空能效应的实验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6,3(9):19-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5
-
1黄先香,伍志方,炎利军,蔡康龙,李兆明.珠江三角洲台风龙卷预警技术与2018年两次龙卷预警试验[J].气象科技,2020,0(1):88-96. 被引量:15
-
2王振华,章东鸿,何运祥.两种典型山地地形的输电塔受力分析[J].南方能源建设,2021,8(S01):1-9. 被引量:1
-
3郑治斌.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01):91-95. 被引量:2
-
4张加春,饶灶鑫,陈丽珍,施曼华,谢启杰.1884~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J].广东气象,2008,30(2):24-26. 被引量:20
-
5李丽,郑勇.1996~2006年韶关热带气旋暴雨统计分析[J].广东气象,2008,30(4):30-31. 被引量:12
-
6周静,李厚伟,唐洁,彭端.0606号台风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广东气象,2008,30(4):32-35. 被引量:16
-
7程正泉.登陆台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影响研究综述[J].广东气象,2008,30(5):4-7. 被引量:40
-
8吕庆平,罗坚,朱坤,任景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J].广东气象,2009,31(1):15-18. 被引量:8
-
9管勇,梁敏妍,王伟.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特点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J].广东气象,2009,31(1):19-21. 被引量:7
-
10彭霞云,杨军.台风“圣帕”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B12):18-28. 被引量:8
-
1陈书驰,胡广隆,孔玉寿,魏绍远.台风移动路径数值预报的影响因子初探[J].气象科学,2000,20(1):57-64. 被引量:4
-
2高懿,萧耐园.地月系潮汐演化长期趋势的估计[J].天文学报,2007,48(4):456-462. 被引量:3
-
3颜文胜,林良勋,翁向宇,莫伟强,汤达章.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像在近海台风移动路径预报中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8,24(6):665-671. 被引量:7
-
4申培鲁,高安春,黄丽雪,高岩.初始场对MM5模拟黄淮气旋天气过程影响的数值试验[J].山东气象,2006,26(1):28-30. 被引量:1
-
5郑峰,钟建锋,周必高,张爱华.0716号超强台风“罗莎”登陆前后的特殊路径分析[J].台湾海峡,2009,28(1):130-134. 被引量:1
-
6周玉淑,冉令坤.平流涡度方程及其在2006年Bilis台风分析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10,59(2):1366-1377. 被引量:9
-
7王学忠,沙文钰,端义宏.利用卫星云图变分同化初始场对热带气旋路径影响的数值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1):107-112. 被引量:14
-
8余贞寿,周功铤,赵放,冀春晓.雷达资料对0414号台风“云娜”数值预报的改进[J].热带气象学报,2008,24(1):59-66. 被引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