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江海平.我国地方高校发展道路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2):11-12. 被引量:4
-
2陈士俊,王梅,李军.论我国高校学科结构的协调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6):89-93. 被引量:7
-
3杨守吉.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指导地方高校特色办学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35-36. 被引量:2
-
4梁传杰,胡江华.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的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71-73. 被引量:7
-
5彭爱萍.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要利用地域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06(7):58-59. 被引量:60
-
6李建英,石晓峰,王飞,贺天平.对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7,27(5):83-87. 被引量:17
-
7杨伦琪.地方高校推行学研产相结合发展策略的思考,2006(08).
-
8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9王生钰,郎永杰.地方高校特色的形成及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22):17-19. 被引量:30
-
10刘如赞,张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J].未来与发展,2001,22(1):56-6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刘丽.高职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新专业[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8. 被引量:1
-
2张美容,孙婷.纳闽南文化为校园精神文明范畴——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09(1):24-25. 被引量:2
-
3姚林如,谭颖.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地方院校发展特色研究[J].全国商情,2009(6):87-89.
-
4马晓妹,陈建华.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咨询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0,32(5):63-65. 被引量:1
-
5易发全,赵林.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定位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0):411-411.
-
6樊燕.地方高校学科协调发展问题初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58-61.
-
7黄友泉,谢美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1):3-4. 被引量:5
-
8侯长林.利用山区优势资源 建设特色地方高校[J].中国高等教育,2013(18):53-54. 被引量:3
-
9吴力武,谢艳伶,王延红.地方文献资源与学科建设发展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18-21. 被引量:3
-
10崔联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之路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70-72. 被引量:6
-
1张炜.充分发挥高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及潜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20):33-35. 被引量:3
-
2明蝉.兴科学研究之风,促学校全面发展[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1):89-91.
-
3马树杉.应用型本科教育:地方本科院校在21世纪的新任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14(1):85-88. 被引量:53
-
4王栓军,孙贵珍.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2):195-195. 被引量:1
-
5宋广军.成人教育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J].继续教育研究,2006(3):30-31. 被引量:3
-
6潘正初,陈建余.构建高校研究生与地方经济建设全方位互动型合作发展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35-38. 被引量:1
-
7王健.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凝炼办学特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5,25(9):15-17. 被引量:21
-
8刘砚.暑假,让学生不再“学海无涯苦作舟”[J].亚太教育,2015,0(9):40-40.
-
9潘璋德.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素[J].发展,2008(1):110-112. 被引量:3
-
10谢列卫.面向21世纪我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教与经济,1998,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