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零声母”的本质特性及理论定位
被引量:2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参考文献2
-
1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组织编写,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同被引文献12
-
1张桂玲,姚慧卿.华美的乐章——论徐志摩诗歌的音乐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2):53-55. 被引量:7
-
2张玲霞.徐志摩的“洋”与“土”——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与新月派之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75-187. 被引量:2
-
3刘海.关于《汉语拼音方案》中y、w性质的界定[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90-93. 被引量:2
-
4孙钶心.“三美”主张在徐志摩诗作中的超完美体现[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61-63. 被引量:4
-
5廖玉萍.论徐志摩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163-165. 被引量:7
-
6张 斌.现代汉语[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
-
7张桂玲.徐志摩诗歌与陆机文论的契合[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3):10-12. 被引量:1
-
8何黎黎.论徐志摩诗歌之美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1):95-97. 被引量:2
-
9米家路,赵凡.自我的裂变:戴望舒诗歌中的碎片现代性与追忆救赎[J].江汉学术,2017,36(3):26-40. 被引量:6
-
10彭柔.《沙扬娜拉》的艺术符号学解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25(3):77-79. 被引量:2
-
1崔淑丽,蔡满园.“二语习得”与“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79-180. 被引量:5
-
2丁素萍,阎凯.英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照应及其翻译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109-111. 被引量:1
-
3张亚平.国内外标点符号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3(17):274-276. 被引量:1
-
4徐志波,李文平.论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框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75-79.
-
5苏延烨.分析我国广告语言的理论定位[J].克拉玛依学刊,2010,13(6):287-287.
-
6陈曼君.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67.
-
7王建勤.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0(3):61-68. 被引量:22
-
8王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1):75-78. 被引量:2
-
9崔曙光.刍议汉语语音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大家,2010(17):87-87.
-
10卜师霞.关于否定副词“别”是“不要”合音的质疑[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6):164-16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