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药师》
CAS
2003年第4期238-240,共3页
China Pharmacist
参考文献17
-
1王振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J].宁夏科技,1994(4):14-15. 被引量:3
-
2李先春,王敦清,赫荣安,曾思襄,熊秋林,程光英,.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抑菌效果和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99,29(2):17-18. 被引量:31
-
3张玉梅,康汝洪,杨兰英.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1998(1):35-36. 被引量:7
-
4林敬明,许寅超,郑玉华,贡玉川,陈飞龙,吴忠,夏平光.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草豆蔻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药材,2000,23(2):89-91. 被引量:19
-
5杨频,韩玲军,张立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份提取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2):128-132. 被引量:31
-
6黄昌全,张忠义,雷正杰,王鹏,邹恒琴.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在苦马豆脂肪油提取中的应用[J].中药材,1998,21(11):573-573. 被引量:7
-
7刘发义,李烈英.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1996,20(4):41-44. 被引量:12
-
8葛发欢,史庆龙,林香仙,童新华,李青,黄芳.超临界CO_2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0,31(3):181-183. 被引量:95
-
9邵德益,屈凌波,刘洪谦,王平诸.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河南科技,1996,15(1):17-17. 被引量:3
-
10林秀仙,梁宝钻,谭晓华,史庆龙,葛发欢,吴惠勤.超临界CO_2萃取杏仁油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1998,21(8):403-405.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59
-
1李章万,张强.中药川芎中内酯类化合物的GC—MS分离及鉴定[J].药物分析杂志,1993,13(3):187-189. 被引量:14
-
2周端美,臧志清,林述英.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油的初步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3):100-103. 被引量:12
-
3谢凯,韩冬梅.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产物[J].湖南化工,1994,24(3):11-13. 被引量:11
-
4朱海.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环境保护[J].化工环保,1994,14(1):12-17. 被引量:39
-
5李好枝,吕永俊,白钢,曹征.松果有效成分的研究──Ⅲ.油松果多糖的含量测定[J].中草药,1994,25(4):185-186. 被引量:27
-
6彭洪,张镜澄,郭振德.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生理活性物质萃取上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11):519-523. 被引量:18
-
7葛发欢,王海波,李菁,辉国钧,梁宝钻,罗文基,邓伟,吴惠勤,张桂英.超临界CO_2萃取黄花蒿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1995,18(11):570-572. 被引量:41
-
8葛发欢,李菁,王海波,辉国钧.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及药物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景[J].中药材,1995,18(6):316-319. 被引量:61
-
9毛忠贵.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生物、食品工业上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21(1):66-71. 被引量:27
-
10李玲,陈志强,李修禄.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1995,30(2):133-137.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356
-
1高艳菊,张丹.当代中国藏医药学主流学术群体及其代表人物[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927-2935. 被引量:3
-
2陈东生,华小黎,于丽秀.均匀设计法优选菝葜超临界萃取工艺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1):120-122. 被引量:5
-
3应安国,许松林.超临界萃取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质量检测上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3,22(z1):124-128. 被引量:2
-
4罗鹏.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6):92-93.
-
5牛君仿,方正,王红庚,王国超.灵芝有效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51-54. 被引量:32
-
6周丹,陈启明,程健,周玉新.超临界CO_(2)萃取韭菜籽油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0):19-22. 被引量:1
-
7刘锁兰,杨隽,宋蔚,李秀青,李红平.中药提取纯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3(2):41-44.
-
8彭洪安,方玉堂,陈中豪,李友明.表面活性剂复配原理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J].上海造纸,2001(4):44-45. 被引量:7
-
9王平,陈锡林,李丽,柳能军.川芎、高良姜等挥发油的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4,26(6):440-443. 被引量:18
-
10朴光春,元海丹,郑光浩,李志勇,崔兴日.中药的质量和两种现代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54-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4
-
1李志义,王淑兰,丁信伟.粉体物料和料斗材料对料仓流型的影响[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21(1):12-14. 被引量:17
-
2胡苗霞,魏道清.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19(4):309-313. 被引量:8
-
3陈志伟,陈忠.超临界流体分离与NMR联用技术及其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1,18(2):139-144. 被引量:12
-
4王少芬,魏建谟.超临界流体色谱在金属络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分析应用[J].分析化学,2001,29(6):725-730. 被引量:13
-
5丁一刚,吴元欣,李定或,王慧龙,郑家焱.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16(3):33-37. 被引量:12
-
6郭亚东.超临界流体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3):61-64. 被引量:13
-
7孙爱友,贾士儒,杨扬.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16(4):14-16. 被引量:6
-
8阮长青,叶非.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2(4):20-22. 被引量:20
-
9宋继国.超临界流体色谱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22(3):37-44. 被引量:1
-
10任慧,丁一刚,吴元欣,李定或.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超微粒子制备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1,20(9):30-3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李洁,何德.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过去、现状和未来[J].生物技术通报,2006,22(3):49-53. 被引量:4
-
2曹明霞,徐溢,赵天明,盛静,张文品.超临界萃取在天然植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展[J].广州化工,2010,38(8):23-25. 被引量:19
-
3李姮.药物中有关物质检查的新技术与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77-78.
-
4李继睿,禹练英,杨孝辉,郭君.超临界流体萃取野菊花中绿原酸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9):30-32. 被引量:14
-
5张骁 ,张新建 ,束梅英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进展及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成果,2003(10):32-35. 被引量:3
-
1郑延成,韩冬,杨普华.低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4,23(8):852-856. 被引量:12
-
2邹杨,王富花,丁力,王文艳,朱小红.植物农药提取及纯化新技术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14):12-14. 被引量:1
-
3朱银惠,张现林,李树山.新型分离技术在中药行业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3,26(3):5-6. 被引量:2
-
4陈欢林,刘茉娥.新型分离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0,17(3):35-36. 被引量:9
-
5张鹏飞,刘玉义.新型分离技术在化肥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1998,8(3):22-23.
-
6卞俊,蔡定国,顾明娟,柳正良,李玲.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马钱子中士的宁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28(1):5-8. 被引量:32
-
7陈丛瑾.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11):1-4. 被引量:12
-
8郑延成,韩冬,杨普华.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5,22(8):578-582. 被引量:35
-
9王晓玲,杨伯伦,张尊听,刘谦光.新型分离技术在天然有机物提取及纯化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2,21(2):131-135. 被引量:27
-
10宿廷敏,王敏娟,阮时宝.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8,21(6):40-42.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