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3,共2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曾祥基.科学管理促进校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1):61-64. 被引量:2
-
2黄庭.高校科技产业管理工程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90-91. 被引量:2
-
3邓惠茜.新世纪高校校办科技产业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交流,2000(1):149-150. 被引量:1
-
4张和平,程勇,张承谦,曾建平.关于我国高校创办科技产业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4):62-65. 被引量:4
-
5胡剑锋,刘红斌.高校企业改制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高等教育,2001(24):34-36. 被引量:4
-
6王恕立,邹江东,袁开洪.我国高校高科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4):57-58. 被引量:1
-
7杨华.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势态及问题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2):108-110. 被引量:8
-
8甘志频,孙兆刚.高校企业孵化器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8):76-77. 被引量:3
-
9邵一华,柏杰.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2(5):27-32. 被引量:16
-
10徐兰宾,陈康敏,曾光敏.高校科技产业化改革与发展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2):123-12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彬,阳妮.电子教育信息产业与电大发展机遇对电大发展非学历教教育的探讨[J].神州,2014(6):243-243.
-
2黄国斌.大力发展高校科技产业 促进湖北经济在中部崛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54-56. 被引量:6
-
3段利民,杜跃平.基于PCA的高校科技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3):111-116. 被引量:2
-
4李友生,李玉清,朱冰莹.高校科技产业与人才培养关系问题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8):11-13. 被引量:3
-
5段利民,杜跃平.基于PCA的高校科技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7(1):5-10. 被引量:2
-
6张宝生,张思明.基于关键词共现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科技产业研究热点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0):93-98. 被引量:7
-
7周彪.高校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3):85-86. 被引量:1
-
1阴天榜.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与机制研究的背景[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3):213-213. 被引量:1
-
2李晨.科技创新应用于基础音乐教育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190-190.
-
3潘爱芹,李兵.践行课程改革 打造丰富课堂——初中数学头脑风暴的组织[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10X):14-14.
-
4陈辉.高中新课程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研究[J].新教育(海南),2011(6.7):46-47.
-
5陶研会课题组,王承鳌.论立项课题成果评价研究[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4,0(3):82-88.
-
6肖永胜.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与课程设计思路[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8):177-177.
-
7黄忠平.浅析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中旬),2013(11):59-59. 被引量:1
-
8孙红艳.计算机教学中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1(10):140-140.
-
9袁先海.高科技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1):10-12.
-
10洛勇平.对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断想[J].东疆学刊,2003,20(4):112-1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