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祖国而歌唱,为战斗而写作——论西南大后方新诗的诗学特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现代文学中心向西南大后方的转移,新诗也在西南大后方的特殊生态环境中、在抗战烽火中,以及大众化的实践中,加强了与自己所置身的土地和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为祖国而歌唱、为战斗而写作,诗歌的审美艺术功能退居于次要位置,而深入社会民众之中的宣传、动员和反映现实功能的价值意义在时代的要求下急剧凸显,从而也使诗歌在适应历史和新的战时生态下呈现出创作目的的工具化、创作活动的组织性、接受对象的大众化等独特的时代特征。
作者 荀利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3,共7页 Theory Monthly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科研项目"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张正明.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兼论楚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J].民族研究,1983(5):1-12. 被引量:37
  •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83.49.
  • 3《国语楚语下》.
  • 4刘北成,杨远婴(译).(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2003.243.
  • 5载包亚明,(法)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
  • 6杨淑华,宋慧敏(译).(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2.
  • 7刘成富,全志刚(译).(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前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 8钱佼汝(译).(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序言》[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4.
  • 9刘晖(译).(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63-270.
  • 10Julian Wolfreys,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st Century[C].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2.180.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