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现代文学中心向西南大后方的转移,新诗也在西南大后方的特殊生态环境中、在抗战烽火中,以及大众化的实践中,加强了与自己所置身的土地和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为祖国而歌唱、为战斗而写作,诗歌的审美艺术功能退居于次要位置,而深入社会民众之中的宣传、动员和反映现实功能的价值意义在时代的要求下急剧凸显,从而也使诗歌在适应历史和新的战时生态下呈现出创作目的的工具化、创作活动的组织性、接受对象的大众化等独特的时代特征。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3,共7页
Theory Monthly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科研项目"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