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落絮游丝皆有情——唐代诗人的杨柳情结
被引量:
1
Tang dynasty poets' emotion to widows in their poem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人写下了大量的咏杨柳的诗 ,这些诗在《诗经》表送别、六朝人表相思、思乡、岁月流逝意象的基础上 ,拓展了杨柳的意象 ,使之成为诗人发思古幽情的媒介、表盛衰之感受的载体 ,更作为一种市侩人格的象征。杨柳的外在形象 ,经唐代诗人审美内化后 ,融入复杂的情感因素、文化内涵 ,折射了唐人意蕴复杂的杨柳情结。
作者
沈有珠
机构地区
肇庆学院中文系
出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唐代
诗人
杨柳情结
诗歌
意象
市侩人格
审美
情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刘入云.
试论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55-58.
被引量:10
2
李晖.
唐代“折柳”风俗考略[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95-101.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李晖.
唐代“折柳”风俗考略[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95-101.
被引量:17
2
[2]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十七·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3.560.
3
[3]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十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3.498.
4
[5]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光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624.
5
李泽厚.美学的对象与范围[J].美学,1982,(3):20.
6
[7]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
25
1
杨竹芬.
论英汉语中“杨柳”的国俗语义之异同[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0):33-36.
被引量:1
2
梁再胜.
论“柳”与六朝诗[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1):294-296.
3
高朝晖.
古典诗歌中“柳”的艺术鉴赏研究[J]
.商周刊,2010(S1):60-61.
被引量:2
4
黄敬.
浅谈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6):64-64.
5
陈西平,宋明爽.
树木崇拜与民俗文化[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69-72.
被引量:7
6
张菁.
试论兔丝、女萝女性人格文化象征的产生及发展[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8-112.
被引量:3
7
曹瑞娟,商光锋.
“折柳”与送别诗词中的杨柳意象[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2):88-91.
被引量:6
8
关传友.
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8-15.
被引量:19
9
刘根林,李荣锦.
论中国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106-109.
被引量:3
10
李惠,高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诗词柳意象研究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22-26.
同被引文献
5
1
吴有富.国俗语义研究[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6]Holy Bible[M].Auckland:The Gideons Intrnafional,1990.
3
[7]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Z].Oxford:Crendon Press,1989.
4
刘入云.
试论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55-58.
被引量:10
5
潘红.
英汉语中"杨柳"的国俗语义对比[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3):141-14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杨竹芬.
论英汉语中“杨柳”的国俗语义之异同[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0):33-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映蓁.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下《送元二使安西》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J]
.文教资料,2021(3):63-65.
1
王武科.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杨柳”情结[J]
.今日科苑,2007(18):206-206.
被引量:1
2
毛卫卫.
柳燕情结——评丰子恺《缘缘堂随笔》[J]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57-59.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