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宋代佛教世俗化的向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意味着源自外邦的佛教大体上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入宋以后,佛教世俗化的节奏日臻加快。从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看,作为一种'社会形式',宋代佛教在与世俗社会的互动中,是沿着寺院经济、政治教化、义理、修持方式等向度展开其世俗化的逻辑进程的,总体上呈现为'神圣者'、'接近'世俗社会的格局。其世俗化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积淀了诸多值得关注的经验:既努力做好'本分事',又有'理性的'社会行为;既有'佛之道与王道合'的论辩,又突出'神圣者'在政治教化方面的峰值;既参与文化融合,又不忘守护'本色';既恪守佛旨,又随顺世俗调适修持方式;等等。其世俗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儒释道'三教融合'。其世俗化对后世佛教乃至其他宗教世俗化具有一种规约作用,对于解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时代课题也不无启发意义。
作者 陈雷
机构地区 浙江理工大学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157-163,共7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宋佛教世俗化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7NDJC257YB)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126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