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古文论中“文质论”的思想渊源与理论旨趣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质论"是中古文论的核心内容,其独特内涵渊源于先秦两汉儒家文质观以中和之思处理文质关系的理论取向,"文质论"所标举的"文质彬彬"的美学理想,反映了中古文论将自然之旨与儒家中和精神深入会通的理论旨趣,中唐以后,文论的理论重心发生转向,因此"文质论"的重要性随之降低。
作者
刘宁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励耘学刊》
2005年第2期69-83,共15页
关键词
文质
中和论
本质论
自然之旨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51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王运熙.
文质论与中国中古文学批评[J]
.文学遗产,2002(5):4-10.
被引量:26
2
(魏)何晏注,朱汉民.论语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汉)郑玄注,龚抗云.礼记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清)苏舆撰,钟哲.春秋繁露义证[M]中华书局,1992.
5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8.
6
汪荣宝 撰.法言义疏[M]. 中华书局, 1987
7
朱谦之.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0-282.
8
(汉)许慎 撰,(清)段玉裁 注.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马其昶.《诗毛氏学》卷首.京师第一监狱代印,1916年..
2
王运熙.《从文选选录史书的赞论序述谈起》.王运熙.《中国古代文论管窥》.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137-140页.
3
王运熙.《文心雕龙·风骨笺释》.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131页.
4
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批评中的文质论》.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241页.
5
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五节论述三萧各小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303页.
共引文献
151
1
李瑞卿.
刘勰文质论之建构模式解析[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9(1):195-212.
被引量:2
2
张刚.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梳理[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30-35.
3
宁全红.
“商鞅改法为律说”献疑[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2):85-98.
被引量:1
4
孙柏林.
《老子》之“自然”释读[J]
.思想战线,2011,37(S1):215-218.
5
姚苏杰.
微子在殷身份考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S2):17-25.
被引量:1
6
张颖.
论刘勰在探讨文学发展路径中特殊地位的体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76-78.
7
赖勤芳.
刘勰文质论再释[J]
.江淮论坛,2006(1):148-153.
被引量:5
8
蔡晓宇.
试论《论语》之传播思想特色[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14(4):60-63.
被引量:3
9
阮爱东.
论贞观文学观念的文质消长[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6-82.
被引量:1
10
韩高年.
南朝文学的形式美学倾向及其价值[J]
.文学评论,2007(2):160-16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清娥,方彬.
论孔子尚用崇实的文艺美学观[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7(4):80-81.
被引量:2
2
李欣复.
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一)[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2):26-31.
被引量:4
3
束景南.
从文化思想到文学理论:文质说的历史形成与发展[J]
.文献,1999(3):29-43.
被引量:6
4
许结.
论扬雄与东汉文学思潮[J]
.中国社会科学,1988(1):157-174.
被引量:16
5
束景南.
文质说:作为一种文化学的历史发展[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1):9-13.
被引量:6
6
蔡茂松.
孔子的文质论[J]
.孔子研究,1991(1):64-78.
被引量:9
7
范军.
文质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4(2):97-102.
被引量:4
8
杨太.
孔子文艺美学思想综论[J]
.社会科学辑刊,1996(6):128-132.
被引量:2
9
张怀瑾.
文质辩说[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40-48.
被引量:6
10
段新桂.
内容美与形式美[J]
.学习论坛,1997,13(10):46-4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马晓玥.
《论语》“文质彬彬”研究综述[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3):39-42.
2
张敏敏.
汉代文质论探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4):64-66.
3
胡锦豪.
作为思维方式的“文质论”与东汉经学[J]
.文学评论,2024(4):187-195.
1
陆双祖.
格调与意境——王昌龄诗学之文质观[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74-77.
被引量:1
2
李凌燕.
浅析刘勰的文质论[J]
.娄底师专学报,1994(3):43-48.
被引量:1
3
张恩普.
儒道言意之辩与中古文论言意理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03-207.
被引量:3
4
邢孔史.
浅谈中国古诗中的“人本”与“中和”精神[J]
.琼州大学学报,2000,7(2):70-73.
5
刘天栋.
阮瑀、应瑒的文质论及创作异同[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5-6.
6
吴建民.
古代“文质”论的三层内涵及“人”学之影响[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2):44-45.
被引量:1
7
王运熙,杨明.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批评中的文质论[J]
.文艺理论研究,1980(2):139-148.
被引量:8
8
刘松来.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儒家文质论在《礼记》中的生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2):25-28.
被引量:1
9
刘伟林.
“中和”论——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探索[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5,0(1):58-65.
10
孙耀煜.
中国文学理论中的文质论[J]
.阴山学刊,1983(S1):34-41.
被引量:1
励耘学刊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