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苦闷的象征》之为中国新文学理论资源考辨(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厨川白村以《苦闷的象征》为代表的文艺论著,自"五四"以来进入中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学院文化与社会文化认识或接受的不同,看到鲁迅与周作人截然有别的认识和理解,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鲁迅译介《苦闷的象征》等论著具有自己的独立特征,使之在中国新文学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并显示出他与厨川之间的差异,他通过与俄国文学的联系,深化了厨川文艺论著蕴含的生存意志论、生命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体现了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立形态和意义。
作者 陈方竞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学刊》 2008年第2期1-27,共27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批准号:07J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温儒敏.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8(5):35-47. 被引量:6
  • 2陈〓,刘象愚编选.穆木天文学评论选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3穆立立编选,穆木天著.穆木天诗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