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对外的窗口,也是涉及景区的重要设施。景区建设"第三卫生间",解决特殊人群的如厕问题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界关注的重点。"第三卫生间"在我国也可理解为"家庭卫生间",最早出现在泰国,有别于现有公厕的男女分区设置,在国外也叫"第三空间",一般用"男女,中间加个轮椅"作为标识。"第三卫生间"是指专门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即为携带儿童的父母或需要有人看护的老人等群体设置,免去诸如父亲带幼女进男卫生间、儿子无法照顾老母亲如厕等尴尬,也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方便。由此,本文在对"第三卫生间"概念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之上,以成都市AAAAA景区武侯祠为例,调查"第三卫生间"在人文景区的建造、使用状况及公众的认知度与需求度,以期获得"第三卫生间"在人文景区的可实施性对策方案。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创新训练项目"‘第三卫生间’公众认知与需求探究"(项目编号:20171065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