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按现有技术我国的能源系统是不可持续的 1.人均用能将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人均用能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约1000kg/人@年,比起美国的人均用能11000kg/人@年,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5000~6000kg/人@年,尚有很大差距.
作者
倪维斗
李政
机构地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处
《中国科技成果》
2003年第5期16-20,共5页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关键词
煤
清洁利用
多联产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产
分类号
TQ53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X38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5
1
龚平.
发展多联产系统 有效利用煤能源[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8):22-24.
被引量:1
2
李英杰,赵长遂,段伦博.
O_2/CO_2气氛下煤燃烧产物的热力学分析[J]
.热能动力工程,2007,22(3):332-335.
被引量:20
3
廖启芳 刘丹平.烟道气回收CO2 5万吨/年生产装置[J].化工环保,2000,20(3):62-62.
4
姚强.洁净煤燃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张兴刚.
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12(2):45-45.
被引量:4
6
梅道锋,赵海波,马兆军,方彦飞,郑楚光.
铜基氧载体化学链氧解耦的流化床实验研究[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19(1):15-20.
被引量:7
7
MEI Daofeng ZHAO Haibo MA Zhaojun FANG Yanfei ZHENG Chugu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Chemical Looping With Oxygen Uncoupling Using Copper Based Oxygen Carrier and Different Volatiles Contained Coal Chars[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1).
被引量:3
8
徐振刚.
多联产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J]
.洁净煤技术,2002,8(2):5-7.
被引量:27
9
刘练波,郜时旺,许世森.
燃煤烟气CO_2捕集系统与电厂系统集成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3):3843-3848.
被引量:25
10
郑楚光,赵永椿,郭欣.
中国富氧燃烧技术研发进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3):3856-3864.
被引量:143
引证文献
3
1
胡笑颖,顾煜炯,杨昆.
浅析煤炭多联产技术[J]
.煤炭技术,2005,24(12):7-9.
被引量:2
2
邹希贤,金波,张永亮,赵海波,郑楚光.
耦合化学链氧解耦燃烧的煤分级利用系统过程模拟和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21):5849-5857.
被引量:2
3
张斌,倪维斗,李政.
考虑减排CO_2的几种大规模制氢系统技术经济分析(下)[J]
.天然气工业,2004,24(2):104-108.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张斌,倪维斗,李政.
IGCC及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动力工程,2005,25(1):141-146.
被引量:6
2
张学镭,王松岭,陈海平,刘文宇,倪维斗.
焦炉煤气利用项目的经济性评价[J]
.现代化工,2006,26(1):47-50.
被引量:23
3
黄耀.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
.第四纪研究,2006,26(5):722-732.
被引量:137
4
刘广建,李政,倪维斗,徐恒泳.
几种二甲醚合成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J]
.动力工程,2006,26(5):738-741.
被引量:1
5
张文兴,穆克进,张哲巅,张永生,王岳,肖云汉.
合成气-甲醇伴烧火焰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J]
.燃气轮机技术,2008,21(3):15-20.
被引量:1
6
张文兴,穆克进,王岳,肖云汉.
合成气-甲醇掺烧火焰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09,24(2):236-241.
被引量:3
7
葛庆杰,徐恒泳,李文钊.
煤层气经合成气制液体燃料的关键技术[J]
.化工进展,2009,28(6):917-921.
被引量:12
8
周苏,江艳,陈翌,黄晨东.
中国车用燃料WTW分析及电动车发展模式思考[J]
.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26(2):65-70.
被引量:9
9
赵海波,陈猛,熊杰,梅道锋,郑楚光.
化学链重整制氢系统的过程模拟[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1):87-94.
被引量:10
10
万伟,代正华,李超,于广锁,王辅臣.
两种石油焦气化制氢工艺的系统模拟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1):9-15.
1
倪维斗,李政.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J]
.节能与环保,2001(5):16-21.
被引量:15
2
刘凌云,杨海舟,李静静,秦玲玲.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2014,30(3):35-37.
被引量:1
3
赵旺初.
IGCC系统零排放在实现中[J]
.发电设备,2008,22(2):115-115.
4
张勇,倪维斗,李政.
钢铁工业绿色能源系统研究[J]
.冶金能源,2005,24(5):3-8.
被引量:5
5
夏德宏,常青青.
基于合理用能原则构建的矿石直接炼铁多联产系统[J]
.中国冶金,2007,17(2):47-50.
6
吴枫,阎承信.
龙口劣质煤的洁净利用[J]
.现代化工,2003,23(4):5-9.
7
杨靖,陈杰瑢,张建民,刘羽.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煤清洁化利用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2006,16(2):5-7.
被引量:2
8
刘红艳,周怀祖,王应时,赵丽凤,曹培忠.
煤基洁净高效多产品联合生产系统[J]
.中国煤炭,2002,28(1):31-33.
被引量:3
9
廖小花,陈海平,李京茂.
IGCC系统控制CO_2排放的研究进展[J]
.节能技术,2010,28(5):458-462.
被引量:9
10
张艺蕾.
岩相分析在焦化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2010(15):328-328.
中国科技成果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