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同被引文献50
-
1萧国政.“形容词+‘点’”的信息功能与语义取值[J].世界汉语教学,1999,13(4):39-46. 被引量:12
-
2许嘉璐.面对新世纪的我国语言学[J].中国语文,1999(5):384-384. 被引量:3
-
3江蓝生.开拓新世纪的中国语言学[J].中国语文,1999(5):385-386. 被引量:10
-
4萧国政.状位“形容词+‘点’”的入位条件和语义取值[J].中国语文,1998(1):13-17. 被引量:11
-
5岑运强.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J].汉语学习,1994(4):13-16. 被引量:23
-
6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2):2-6. 被引量:37
-
7王希杰.抽象的词和句与具体的词和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9(3):33-40. 被引量:5
-
8邢公畹.从对外汉语教学看“语言”“言语”划分的必要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3,7(2):88-92. 被引量:12
-
9黄衍.话轮替换系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19(1):16-23. 被引量:42
-
10聂志平.异质中的同质区分——论索绪尔语言理论中言语、语言的区分及正确理解[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5(4):98-10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30
-
1黄婧.镜像事件句的信息特征与句式选择[J].汉语学习,2021(2):104-112.
-
2张伟锋.言语治疗学中关键术语的辨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2):16-20.
-
3郭婷婷.现代汉语“吗”问句的信息结构与功能类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85-89. 被引量:6
-
4游舒.被字句的语息表达对其成分消隐的制约与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4-98. 被引量:3
-
5龙涛,李雪荣.个体名词加度量词的语义变化及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6(5):14-21. 被引量:6
-
6黄均凤.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哲学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46-48.
-
7杨惠丽.话轮的构建与转换——电台征婚热线中的会话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299-301.
-
8庞汝媛.电台热线中的话轮转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72-175. 被引量:1
-
9夏果平.会话中重复现象分析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0(2):98-98.
-
10夏果平.基于语料库的会话中重复现象分析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3):56-57. 被引量:4
-
1张延成.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J].中国语文,2003(3):252-252.
-
2岑运强,程玉合.言语学还是言语的语言学——兼论修辞学在语言学中的主体地位[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26-30. 被引量:1
-
3岑运强.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J].汉语学习,1994(4):13-16. 被引量:23
-
4盛海涛,杨莉.加强语言和言语研究 重视言语技能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69-71. 被引量:1
-
5游舒,郭婷婷.言语义·言语表达·言语应用——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语言研究,2003,23(2):126-127.
-
6岑运强,程玉合.殊途同归:言语的语言学——兼同刘大为先生商榷[J].修辞学习,2004(6):44-47. 被引量:2
-
7罗裕芳.口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11):112-112.
-
8哈平安.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9(4):3-4.
-
9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56-65. 被引量:67
-
10郑梦娟.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修辞学习,2003(1):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