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国土资源》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Henan Land &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19
-
1安国强,王明晶,方学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芝罘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2):125-126. 被引量:1
-
2李晓华,南小康.咸阳市耕地后备资源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182-185. 被引量:10
-
3李从如.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思路与对策[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11(2):70-72. 被引量:4
-
4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54-257. 被引量:36
-
5哈斯巴根,李百岁,宝音,乌敦.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2):189-194. 被引量:43
-
6段春青,刘昌明,陈晓楠,柳文华,郑红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J].地理学报,2010,65(1):82-90. 被引量:243
-
7任守德,付强,王凯,姜秋香,王子龙.基于RAGA一PPPCA模型的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116-120. 被引量:15
-
8高超,程永政.“十二五”期间河南粮食发展的水土资源保障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1):14-18. 被引量:6
-
9任守德,付强,王凯.基于宏微观尺度的三江平原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8-14. 被引量:44
-
10王国强,毋黎明.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格局对产能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25-231.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丽,于广浒,管伟,李道远,孙枭沁.沿海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障碍因子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23,42(S01):117-122. 被引量:2
-
2张雯雯,闵祥宇,孙晓明,郑加刚.不同施工机械碾压下矿区复垦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J].山东国土资源,2017,33(3):64-72. 被引量:3
-
3黄国樑,张荪毅,樊盛炯,谭衍冬,叶盛.基于关联预测探索叶丝填充性能稳定性优化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2(5):55-58. 被引量:2
-
4黄进,王锦旗,张方敏.基于时序聚类的河南省冬小麦单产演变区域差异及其对气候干湿变化的响应[J].江苏农业学报,2023,39(1):73-80.
-
5张凤,王欣甜,吕海源.绿色发展理念下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3,21(6):101-106.
-
6董海丽.人居环境整治背景下乡村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23,20(2):72-81.
-
7赵晨光,李鹏,许垚涛,党小虎,张超雅,龚倪冰.宁夏水土资源适宜性评价及时空分异的影响因子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6):432-440. 被引量:1
-
8张静,李君毅.黑龙江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4):8-11.
-
9朱冉,王保盛,张昊.四川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耦合[J].生态学报,2024,44(14):6080-6096. 被引量:2
-
10冉晓凤.基于熵权TOPSIS的新疆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4,10(11):27-33.
-
1刘建芬.公路铁路建设损毁土地复垦分析[J].中国土地,2011(9):11-12. 被引量:2
-
2欧亚丽.太行山区生态观光农业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以邢台市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6):82-83.
-
3崔毅.科学经营“空中的畜牧业”——对吉林省养蜂业现状与开发前景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06,2(7):18-19.
-
4姜命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19(1):64-65. 被引量:11
-
5邹盛欧.世界农药现状与开发方向[J].化工科技动态,1996,12(12):7-9.
-
6孙富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开发[J].经济问题,1994(1):18-20. 被引量:1
-
7孙富海.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开发[J].江西农业经济,1993(4):8-10.
-
8杨继远,袁仲,王秀芹,侯雪梅.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开发[J].食品科学,2000,21(12):172-175. 被引量:16
-
9徐雅琴,李凤芝.石墨利用的现状与开发方向[J].化学工程师,1991(6):36-38. 被引量:8
-
10杨大林.浅述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开发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5,1(1):24-2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