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共引文献9
-
1西广明.论德育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及能力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23-125. 被引量:3
-
2陈玉佳.大学教师素质的发展性建构[J].教学研究,2006,29(6):487-490. 被引量:4
-
3潘涌.全球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9(10):32-35. 被引量:1
-
4孙擘,夏臻.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艺术[J].中国科技纵横,2009(10):93-93.
-
5袁桂娥,罗士喜,闫江涛.面向21世纪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0,17(S1):8-13. 被引量:4
-
6周勤.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0,16(4):92-95. 被引量:1
-
7潘涌.全球化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师资培训研究,2002(1):5-8. 被引量:1
-
8潘涌.全球化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15-18. 被引量:4
-
9潘涌.全球化时代高等学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37-4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4
-
1漆泓,曾云啸,杨天伦.论创新性思维培养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西北医学教育,2006(z1). 被引量:1
-
2王玮 ,朱燕珍 .教书育人于教学过程中[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651-652. 被引量:3
-
3马昕.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104-106. 被引量:1
-
4徐彬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能力转变研究[J].知识经济,2012(20):154-154. 被引量:1
-
5赵承福,陈泽河,张景焕.创造教育实验的历程与思考[J].人民教育,2000(8):35-38. 被引量:3
-
6严久.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2):9-15. 被引量:73
-
7袁亚静.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4):111-111. 被引量:5
-
8刘春生,阮海涛.高职教师素质结构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3(3):6-9. 被引量:35
-
9杭国英.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86-88. 被引量:47
-
10刘献君.关于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45-49.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8
-
1孟蕴华.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19-20. 被引量:1
-
2金心,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117-120. 被引量:44
-
3刘春雁.浅议新时期高校德育教师的素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105-107. 被引量:1
-
4张水.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207-207. 被引量:1
-
5闫福曼,周乐全,李小英.浅谈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536-537. 被引量:5
-
6陈萍,陈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素质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1(4):209-210. 被引量:1
-
7王玮.解剖学教学过程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49-50. 被引量:3
-
8徐华勇.论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33-3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0
-
1郑红莲,刘桂兰.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施原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1):37-39. 被引量:2
-
2邝枣园,谭宇蕙,修宗昌,陈东风.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27):34-35. 被引量:1
-
3高军.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成功,2013(16):213-213. 被引量:1
-
4张雪妮.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92-95. 被引量:2
-
5白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7,28(3):16-16. 被引量:26
-
6高晓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111-111. 被引量:9
-
7张宏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2):24-26. 被引量:2
-
8张斌.高职院校提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后的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J].科教文汇,2008(21):12-12. 被引量:3
-
9王基林,唐银辉,汤澍,严伟,黄洋,吴钟鸣.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69-72. 被引量:10
-
10夏应芬,岳国庆.新型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3):239-240. 被引量:5
-
1潘涌.全球化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科技导报,2002,20(10):43-46. 被引量:6
-
2潘涌.全球化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师资培训研究,2002(1):5-8. 被引量:1
-
3潘涌.全球化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15-18. 被引量:4
-
4潘涌.全球化时代高校教师素质结构论[J].高教探索,2002(2):72-74. 被引量:5
-
5黄桂婵.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5(2):37-42. 被引量:1
-
6李教明.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4):93-95. 被引量:3
-
7吴进平.网——教师的得力助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6):38-39. 被引量:1
-
8刘亚敏.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欧洲博士生教育的改革动向[J].教育科学文摘,2010,29(4):71-73.
-
9王占仁,林丹.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论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3):250-252. 被引量:23
-
10彭珂珊.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J].科学新闻,2008(9):32-3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