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97,共17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参考文献16
-
1罗斯科·庞德 唐前宏译.《普通法的精神》[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
2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3哈特穆特·毛雷尔 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
4小岛武司等.《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汪祖兴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页209,118.
-
5谷口安平著 王亚新 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6年..
-
6杰弗里·C·哈泽德等.《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60.
-
7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5—6.
-
8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页106.
-
9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页97-99.
-
10陈志龙.“法治国检察官之侦查与检察制度”[J].台大法学论丛,(27).
共引文献68
-
1张品泽.外国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18(3):91-107. 被引量:12
-
2熊跃敏,吴泽勇.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探究[J].河北法学,2002,20(4):54-59. 被引量:10
-
3米勇.民事诉讼当事人代位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12):10-13.
-
4高洪宾,钱建军.证据规则视野下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J].法律适用,2004(10):59-62.
-
5朱小平,马元驹.论程序理念与程序会计[J].甘肃社会科学,2004(5):211-215. 被引量:4
-
6王祖德,金泽刚.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三个观念问题[J].法学,2003(1):87-92. 被引量:6
-
7史麦男,王佳.对构建我国民事诉论释明权制度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4(12):62-63. 被引量:3
-
8杜永浩.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新论——兼及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诉瑞士工业资源公司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J].当代法学,2002,16(12):71-74. 被引量:1
-
9王利荣.制度性教养的走向与立法选择 兼论以刑事法视角构架保安处分的可行性[J].中外法学,2001,13(6):723-735. 被引量:3
-
10杨柏勇.送达难对司法效率的影响[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11):25-2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67
-
1张曙.被追诉人的管辖程序性权利研究[J].法治研究,2020,0(1):118-134. 被引量:9
-
2廖斌,孙连钟.论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救济[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3):93-97. 被引量:5
-
3徐美君.侦查权的司法审查制度研究[J].法学论坛,2008,23(5):98-103. 被引量:10
-
4侯明.浅析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理论与现实[J].西藏发展论坛,2004(6):35-38. 被引量:1
-
5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现代法学,1999,21(4):93-97. 被引量:175
-
6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J].政法论坛,2000,18(6):111-119. 被引量:120
-
7陈卫东,郝银钟.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J].法学研究,1999,21(1):57-63. 被引量:231
-
8朱慈蕴.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要件[J].中国法学,1998(5):73-81. 被引量:121
-
9宋英辉,张建港.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J].政法论坛,1998,16(2):64-70. 被引量:63
-
10孙笑侠.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J].法学,1998(8):35-37. 被引量:451
引证文献13
-
1崔玮.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以认罪认罚案件为中心[J].北方法学,2022,16(3):109-120. 被引量:7
-
2陈黎.建立我国检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6(2):34-37. 被引量:1
-
3云山城.我国侦查体制及其相关工作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14-24. 被引量:6
-
4潘金贵.法国刑事预审程序考察与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18-123. 被引量:6
-
5陈海平.刑事审前司法审查制度构建论纲——《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背景下的期待与言说[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17(1):37-42. 被引量:10
-
6李湘刚.论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易审——兼评其与公正效率的关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5):84-87.
-
7李良义,刘蜜.也论刑事审前程序裁判权之主体[J].法学评论,2006,24(5):151-155. 被引量:4
-
8侯明.侦查权司法控制的理论基础探究[J].时代法学,2008,6(2):83-88. 被引量:2
-
9黄兴瑞.论减刑、假释程序的性质[J].中国司法,2011(11):31-35. 被引量:2
-
10谭光定,张能全.刑事司法“政法”属性的生态学解析[J].兰州学刊,2012(2):166-173.
二级引证文献54
-
1郭栋.法理概念的义项、构造与功能:基于12010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J].中国法学,2021(5):182-201. 被引量:16
-
2王晓红.冲破迷思:大众传播在刑事冤假错案报道中的积极意义[J].新闻传播,2020(12):95-97.
-
3曹灿阳.“法理”概念的渊源与内涵演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5):129-147.
-
4郑玉双.如何提炼法理?——西方法哲学路径与启示[J].荆楚法学,2022(1):130-142. 被引量:1
-
5陈晓宇.在华留学生法治课程的功能审视与路径探析[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0(1):146-155.
-
6郭栋.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法理”:一项概念史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21,22(2):315-335.
-
7邓楠."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价值维度与实现路径[J].探求,2021(5):27-33. 被引量:1
-
8李欣.侦审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侦查预审制度调整与运行状况的考察[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6):50-54. 被引量:12
-
9陈卫东.侦检一体化与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1):90-90. 被引量:25
-
10魏晓娜,范培根.我国刑事诉讼纵向构造的宏观思考和改革建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2):69-74. 被引量:11
-
1谢佑平,万毅.论建立劳动教养的司法审查机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2):47-49. 被引量:1
-
2马红平.侦查权的司法控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6):111-117. 被引量:4
-
3朱吉龙.论我国强制采样的法治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1):123-125. 被引量:1
-
4张善燚,许晓夫.论强制侦查的法律控制——以刑事不立案的标准为视角[J].理论界,2007(7):75-76.
-
5刘菲.论我国保安处分立法的社会意义[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17(5):84-86. 被引量:1
-
6杨玉海.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制环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7):6-9.
-
7吴家麟.宪法至上是建设法治国家之关键[J].法商研究,1998,16(3):14-21. 被引量:17
-
8王仲修.“法律至上”原则及其社会氛围的培养[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25):48-48.
-
9张万洪.论人民主权原则与依法治国[J].法学杂志,1999,20(2):22-23. 被引量:2
-
10刘安荣.论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J].理论导刊,1999(12):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