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刑事技术》
2003年第2期11-11,共1页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4
1 王明直,白艳平,张缚琨.用羊角锤撬压形成线形痕迹的检验[J] .刑事技术,2005,30(5):22-25. 被引量:1
2 钟新文.刍议犯罪工具痕迹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106-109. 被引量:22
3 刘文,谢云.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痕迹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1.
4 孙淮明.如何做好放火现场的勘察[OL].http://www.js119.com/.2005年3月7日.
5 刘容.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OL].http://www.jjfire.net/.2005年1月4日.
6 Bob Corry. Another. Weapon for the Arson Investigator [OL] .http://www. Interfere. org/features/ anotherweapon.Asp. July 10, 1998.
7 Guy E.Burnette, Jr.Esquire.Fire Scene Investigation The Daubert Challenge [OL] .http://www.interfire org/features/fsi.daubert.challenge.asp. Feb 7, 2005.
8 任松发.火灾调查[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9 张书杰.工具痕迹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10 谭铁君,刘代富,王震.对木材上凹陷类工具痕迹中特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8(2):41-4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
1 李默.放火现场中强行进入现场痕迹的研究[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23(4):36-39. 被引量:1
2 宫志鹏,冯剑超,徐桂森.特殊撬压工具检验1例[J] .刑事技术,2012,37(5):70-71.
3 赵泽宇,张斌,程骞欧.凹陷类痕迹提取方法研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1,19(1):100-105. 被引量:1
1 马建文,张全仁,梁惠萍.入室盗窃案的特征及防范对策[J] .河北法学,2000,18(1):75-77. 被引量:4
2 天下[J] .晚报文萃,2009,0(15):40-41.
3 朱文科.新农村建设莫忘关爱“留守老人”[J] .晚霞(上半月),2007(3):6-6.
4 王立军.小偷狱中吹牛 自曝“顺便劫过色”被加刑12年[J] .法制与经济,2012,21(14):4-4.
5 柯尊建,张勇.浅析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的可防性[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1(4):55-56.
6 石国湖,王凯,严正.“装修大盗”落网记[J] .法治人生,2014,0(12):23-29.
7 张宪东.高平公安局快速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J] .政府法制,2016,0(22):43-43.
8 郑琨.派出所如何更好地承担破案职能[J] .派出所工作,2016(5):64-65.
9 张明,毕鑫.泽州警方打掉一个入室盗窃团伙[J] .政府法制,2013(15):56-56.
10 万仕中,王昕.利用工具痕迹认定案犯一例及其讨论[J] .法制与社会,2007(9):277-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