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冬大麦矮秆突变系的选育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物辐射育种的实践证明,辐射诱变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也是遗传资源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麦可以用作杂交亲本的矮秆种质很少,用于育种的冬大麦矮源更少,影响了大麦育种水平和速度。为了发掘和创造优异的大麦矮秆资源,提供较多的育种素材,丰富亲本圃,我们用γ辐照诱导大麦矮秆突变,并选出一个冬大麦短秆突变系。
作者
张京
王德民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所商丘综合试验站
出处
《核农学通报》
1992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矮秆
突变系
选育
分类号
S512.3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41
1
沈秋泉,杨建明.
大麦突变育种[J]
.大麦科学,1993(1):1-3.
被引量:5
2
张京,孙立军,陆炜.
大麦半矮秆品种资源“米麦114”和“尺八大麦”的遗传评价[J]
.作物学报,1993,19(2):173-178.
被引量:4
3
张京.
我国大麦品种的株高变迁及矮源分析[J]
.大麦科学,1994(4):11-13.
被引量:11
4
李秀贞,吕善勇,潘波.
辐射对麦类作物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核农学通报,1994,15(2):53-55.
被引量:11
5
缪炳良.
诱发突变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之我见[J]
.核农学通报,1994,15(4):193-198.
被引量:4
6
大麦矮秆种质资源的遗传稳定性评价[J]
.作物品种资源,1995(4):9-11.
被引量:3
7
韩月澎,陈秀兰,何震天,缪粉英.
水稻辐射育种中熟期诱变的探讨[J]
.核农学通报,1996,17(4):189-190.
被引量:1
8
王安虎,戴红燕.
^(60)Co-γ射线辐射苦荞麦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2005(6):24-26.
被引量:5
9
徐冠仁.植物诱变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458-465.
10
俞志隆 王林济.作物品质育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321-353.
引证文献
4
1
李秀贞,潘波,蒋家慧,吕善勇,徐坤.
大麦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12(1):41-43.
被引量:1
2
韩月澎,陈秀兰,何震天.
大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J]
.大麦科学,2000(3):11-15.
被引量:22
3
张京.
中国大麦矮秆种质资源的基因分析——Ⅱ.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1,28(1):56-63.
被引量:5
4
张金汕,董庆国,胡艳红,王仙,聂石辉,赵风兰,加那提.阿布什太,方伏荣.
^(60)Co-γ射线辐射对大麦后代性状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12):2180-21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张秋芝,潘金豹,郝玉兰,王志忠.
4个美国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初步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3):22-26.
2
张向前,陈彦惠,吴连成,郭瑞,白广伦,库丽霞,王海斌.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4):365-369.
被引量:3
3
常胜合,舒海燕,秦广雍,黄群策,陈彦惠.
诱变育种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74-176.
被引量:1
4
任永哲,陈彦惠,库丽霞,吴连成,陈晓.
玉米光周期反应研究简报[J]
.玉米科学,2005,13(4):86-88.
被引量:7
5
任永哲,陈彦惠,库丽霞,常胜合,高伟,陈晓.
玉米光周期反应及一个相关基因的克隆[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487-1494.
被引量:20
6
张曦,张宝石,张磊.
3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3):56-59.
被引量:7
7
万立波,桑健,臧宏图,贺长健,高玉山,万丽红.
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杂交种穗部性状遗传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4):53-55.
被引量:3
8
嵇怡,缪旻珉,陈学好.
植物矮生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06,4(6):753-771.
被引量:37
9
李继竹,王远路,杨大燕,王梅英,杨伟光.
玉米亚热带改良系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5):41-45.
被引量:6
10
梁燕,高世斌,谭登峰,李建,张志明,潘光堂.
玉米温热杂交种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326-3335.
被引量:4
1
陆漱韵,武崇光,李惟基,冯启涣.
辐照甘薯切苗选育新品系[J]
.核农学报,1992,6(3):134-138.
被引量:7
2
周柱华,王增贵,张凤云.
十二个新选玉米突变系的性状鉴定简报[J]
.作物品种资源,1995(1):22-22.
3
周祥椿.
从清辐153谈小麦抗锈突变系的选育[J]
.甘肃农业科技,1995,26(1):12-13.
4
贾玉峰,许耀奎,邬信康.
春小麦黄绿色突变系的遗传及叶绿体结构的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2,14(1):1-4.
被引量:3
5
王文美,井立玲,李新华.
辐射育成极早熟小麦突变系的研究[J]
.核农学报,1989,3(3):143-150.
被引量:3
6
M.J.CONRY,A.HEGARTY,林玉福.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冬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大麦科学,1994(4):51-53.
被引量:2
7
G.Delogu,文淑.
冬大麦籽粒产量的轮回选择[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0(1):8-10.
8
品种 种质资源[J]
.麦类文摘,1995(6):37-38.
9
全国大麦育种攻关,协作组.
1988—1993年全国南方冬大麦区域试验概况[J]
.大麦科学,1994(3):5-8.
10
唐甫林,程民仪,惠锋,侯秀芬,吴素芳,陈秋生.
水稻选择育种实用技术的初步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00(3):10-11.
核农学通报
199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