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需要与品德发展及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
6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Moral Characte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需要在品德心理结构中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需要在品德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需要与品德发展的关系 。
作者
方一红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1-44,共4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需要
品德
德育
心理结构
道德需要
个性
分类号
B82-054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1]邵瑞珍.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
2
刘惊铎.品德结构新议.教育研究,1992,(3).
共引文献
4
1
杨光.
比较语文教学法浅说[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4):63-65.
被引量:2
2
赵志毅.
论品德结构与人格系统的关系[J]
.教育研究,2011,32(1):82-86.
被引量:7
3
赵志毅,刘洁璇,赵艺,李宏亮.
从多元争鸣到综合融通--品德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101-110.
被引量:2
4
李超民.
三维运动发展模型:对思想品德多维立体结构的探讨[J]
.社科纵横,2014,29(1):166-169.
同被引文献
31
1
周玲.
浅议品德心理结构[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S2):8-11.
被引量:9
2
周鸣鸣,唐点权,邓素碧.
当代大学生品德心理与品德教育现状的调查[J]
.青年研究,1999(11):1-7.
被引量:45
3
车艺.
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发展趋势研究[J]
.青年研究,1998(11):21-26.
被引量:23
4
朱平平.
试论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53-58.
被引量:8
5
高文.
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
.全球教育展望,1999,29(4):10-14.
被引量:117
6
李娟,郭良才,龚京新.
当代大学生需要特点的调查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3):43-48.
被引量:16
7
陈小明.
道德需要、道德层次与新时期道德建设[J]
.道德与文明,1997(5):9-10.
被引量:9
8
李德显,程守江.
也谈品德的心理结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1):105-107.
被引量:2
9
黄明理,张秀芳.
简论个体道德需要培养的客观条件[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7(3):47-49.
被引量:3
10
邓兆明.
试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J]
.兰州学刊,1996(2):26-2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叶林菊,刘细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关键[J]
.江西教育科研,2005(10):32-33.
2
胡俊苗,黄海昀,杨春娟.
利用非理性因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7(4):139-142.
被引量:2
3
田洪刚,葛爱荣.
从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视阈谈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6):33-34.
4
李瑞芹,刘萍.
荀子礼法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与法律素养教育的启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153.
被引量:1
5
宁培芳.
心理因素对高职学生品德的影响[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3):126-128.
6
杨斌芳,侯彦斌.
职前教师的品德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2013,26(8):68-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艳,丁养斌.
荀子“礼学”思想之探析[J]
.商,2012(19):180-181.
2
周岩,杨勇.
浅谈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J]
.价值工程,2009,28(7):32-34.
3
曹秀.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教育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1):58-59.
被引量:2
4
段灿映.
非理性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1):49-49.
1
马忠菊.
儿童情感教育和社会行为的培养[J]
.吉林教育,2008(36):89-89.
被引量:2
2
刘玉珠.
孩子的苦恼与父母的责任[J]
.道德与文明,1988(6):17-18.
3
马娟.
我国品德心理结构研究综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1):9-11.
被引量:8
4
李玉宝.
论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教育[J]
.学海,1998(3):33-34.
被引量:2
5
李德显,程守江.
也谈品德的心理结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1):105-107.
被引量:2
6
万云英.
悼念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学术报告会[J]
.心理科学通讯,1981,4(1):61-60.
7
韩益凤.
三十年来国内品德心理结构研究文献综述[J]
.消费导刊,2008,0(24):31-32.
8
常启武.
试论中学生的品德结构与特征[J]
.道德与文明,1983(1):22-23.
9
周莹莹.
品德心理结构研究进展的剖析及展望[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53-57.
10
李逸龙,沈璿.
品德心理结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
.当代青年研究,2006(9):59-63.
被引量: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