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性
被引量:4
Post-Modernity
出处
《东南学术》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特里·伊格尔顿著,华明译:《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前言Ⅶ.
-
2伊哈布·哈桑:《后现代主义转折》,见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
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见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1页.
-
4利奥塔著,谈瀛洲译:《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页.
-
5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著,岛子译:《后现代状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
6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162页.
同被引文献22
-
1易连云,陈时见.挑战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诘难[J].比较教育研究,1999(1):7-10. 被引量:15
-
2邓云洲.后现代伦理思潮的道德教育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1999(4):23-27. 被引量:17
-
3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17(2):3-6. 被引量:290
-
4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5(1):41-47. 被引量:131
-
5吕桂玲.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政府责任[J].求索,2004(10):116-117. 被引量:9
-
6泰勒 施良方 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7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8E拉兹洛 李吟波 译.决定命运的选择[M].北京:三联书店,1997.76.
-
9派纳.译者前言,理解课程(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
10[美]大卫.格里芬,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代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1998,第9页.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徐海红.论后现代主义对大学德育的启示[J].前沿,2005(8):111-114. 被引量:1
-
2汪慧蕙,饶异伦.泰勒原理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4):275-277. 被引量:1
-
3卢晓梅.对当代知识观转型与课程变革的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9):14-17. 被引量:3
-
4王均强.研究生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的角色期待[J].科技创新导报,2008,5(6):246-246. 被引量:2
-
5聂雪奎.泰勒原理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论辩与融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8):89-91. 被引量:3
-
6李华.现代性德育与后现代性德育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09(4):86-87.
-
7陈连锦.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4-57. 被引量:1
-
8龚宝成,胡志琦,殷舟.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泰勒原理的重塑——应用型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启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6):108-111.
-
9刘徽.文化自觉和中国“课程的基本学科框架”的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12):20-31. 被引量:5
-
10聂小丹.后现代主义对泰勒原理的批判与应答[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2):65-67.
-
1宇野木洋.关于“后文革”期文学观念的考察——对现代主义的“误读”和后现代[J].南方文坛,1997(5):14-16. 被引量:1
-
2方汉泉.现代主义的兴衰与经受的批评──20世纪英国文学现象述评之一[J].外国语,1994,17(2):58-61.
-
3卢学梅.《挪威的森林》的后现代主义[J].飞天,2010(10):67-69. 被引量:1
-
4徐君.Modern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11):70-72.
-
5陶安.谁制造了杨国柱?[J].散文百家,2004,0(22):32-32.
-
6方墨.香皂的故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0S):1-1.
-
7崔翠萍.莫言的风度[J].江苏政协,2013,0(1):48-48.
-
8赵一凡.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3(2):54-59. 被引量:17
-
9王冰冰.全球化时代的女性经验与民族意识—论当下少数民族女性写作[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5):123-127.
-
10黄健.“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的重构[J].学术月刊,2007,39(6):10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