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高职专升本制度的利弊分析——与李志峰、梁世翔两同志商榷
被引量:5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7-148,共2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二级参考文献6
-
1贺贤土.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1(3):61-64. 被引量:10
-
2台湾的技职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动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12(12):38-41. 被引量:8
-
3罗箭华.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其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1998,13(4):69-71. 被引量:3
-
4朱高峰.关于当前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8(4):1-2. 被引量:29
-
5张殿玉.试论自我意识与成就动机的激励[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6):23-25. 被引量:7
-
6盖钧镒.研究型大学中农科人才培养的讨论[J].高等农业教育,2002(8):3-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114
-
1井文,匡瑛.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与管理机制——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5):13-20. 被引量:18
-
2聂伟.论本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知识基础和实现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1(3):98-105. 被引量:8
-
3石伟平,兰金林,刘笑天.类型化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2):99-104. 被引量:79
-
4彭青,谢旭东,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J].旅游学刊,2003,18(S1):155-158. 被引量:9
-
5晏磊,詹斌.关于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47-49. 被引量:7
-
6王建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分析与思考[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3,6(2):44-47.
-
7张庆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应用型本科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31-33. 被引量:113
-
8王方平.开拓应用型本科教育探析[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12(3):90-92. 被引量:2
-
9黄京钗.大学本科教育类型结构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05(1):51-54. 被引量:8
-
10易元祥,沈红.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体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4S):116-11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6
-
1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体系的思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7-10. 被引量:18
-
2董大奎,陆瑞峰,林冶.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56-57. 被引量:40
-
3陈良和.对高职学生专升本“热”的“冷”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7):8-9. 被引量:2
-
4潘懋元,肖海涛.论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基于专升本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7):36-39. 被引量:39
-
5李论,陈遇春,刘彬让.基于“专升本”制度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7,23(04S):16-18. 被引量:17
-
6单敏.高职“专升本”考试制度应避免二次高考偏向[J].职教论坛,2007,23(06X):55-57. 被引量:8
-
7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
8关云飞,徐萍.高职“专升本”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6):27-28. 被引量:7
-
9姬慧,周璠.高职“专升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9,29(6):26-27. 被引量:4
-
10周国平.对调整“专升本”政策的思考[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6(4):53-5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7
-
1余开业.广东职教师资类本科插班生报考备考的探讨——基于近年招生工作规定和实践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275-276. 被引量:1
-
2关云飞,徐萍.高职“专升本”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6):27-28. 被引量:7
-
3王叙红.改进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1):35-36. 被引量:8
-
4张宇馨.“专升本”课程体系的建设——基于问卷结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103-104. 被引量:1
-
5孙江.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9):25-28. 被引量:23
-
6何淑雅,马云,虞佳.成人继续教育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90-992. 被引量:1
-
7邵坚钢.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对我国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启示[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24(2):107-110. 被引量:7
-
8王瑞丰,沈晓平.对我国高等院校“专接本”教育模式的反思[J].学术探索,2012(11):182-185. 被引量:6
-
9冯孟.“本科插班生”考试背后的职教深层次矛盾探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2):40-44. 被引量:1
-
10刘治宏,苗德华.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职升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9):202-204. 被引量:1
-
1姬慧,周璠.高职“专升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9,29(6):26-27. 被引量:4
-
2李论,陈遇春,刘彬让.基于“专升本”制度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07(7):6-7.
-
3李论,陈遇春,刘彬让.基于“专升本”制度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7,23(04S):16-18. 被引量:17
-
4田胥青.关于高职“专升本”制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0(16):24-24.
-
5李祥国.对高职院校专升本制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2):27-28. 被引量:4
-
6向上.高职“专升本”对接“应用型大学”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合理路径[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10):7-7.
-
7李志峰,梁世翔.高职专本衔接学制的类型与课程结构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2):82-85. 被引量:15
-
8黄君麟.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的设置[J].当代经济,2009,26(9):112-114. 被引量:6
-
9浙江:技能优秀中职生可保送上高职[J].山西教育(管理版),2012(5):55-55.
-
10浙江:启动五年一贯制职教试点[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2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