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外资进入与中国资本安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依据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缺口 ,但我国进入 90年代以来 ,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国内储蓄过剩和外资巨额持续流入并存的现象 ,即所谓的内、外资“双溢出”现象 ,这已难以用“两缺口”理论进行解释。在国内储蓄以有效转化为投资的状况下 ,外资的大量进入会对我国的资本形成产生一定的负效应 ,威胁我国的资本安全。对此本文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并提出了一点对策建议。
作者
姚凌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经法学院
出处
《引进与咨询》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资本安全
外资利用
外汇储备
储蓄过剩问题
分类号
F832.6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赵波.
论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及“反挤出”对策[J]
.经济纵横,2001(9):4-6.
被引量:6
2
朱劲松.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资本形成的效应[J]
.亚太经济,2001(3):45-48.
被引量:44
3
马全军.利用外资中的内资双溢出现象透析,1999(04).
4
Maxwell J fry.Forg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differential impacts,1995.
5
黄仁伟,肖樱林.
试论全球化与资本流动的双重作用[J]
.世界经济研究,1999(3):10-13.
被引量:8
6
李栋文.
我国储蓄转化投资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1(9):85-92.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国际投融资战略问题研究[J]
.管理世界,1999,15(1):65-79.
被引量:2
2
吴建伟.
内部要素积累与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相关性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1999,11(9):29-33.
被引量:1
3
刘济东,蔡来兴.
国际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2(2):2-7.
被引量:5
4
王辉.
增强储蓄转化为投资效能的思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3):38-39.
被引量:1
5
肖红叶,周国富.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有效性研究[J]
.统计研究,2000,17(3):8-14.
被引量:49
6
张秀冰.
居民储蓄增长有三大好处[J]
.财金贸易,2000(4):15-16.
被引量:1
7
汪小亚,卜永祥,徐燕.
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0,35(6):11-18.
被引量:85
8
张秀冰.
居民储蓄增长有三大好处[J]
.资产与产权,2000(1):39-4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2
1
钟永红,李政.
中国区域资本形成的空间特征及成因[J]
.经济纵横,2004(10):7-10.
被引量:1
2
黄金竹.
中国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5):30-33.
被引量:5
3
张倩肖.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替代互补效应分析[J]
.经济学家,2004(6):77-83.
被引量:21
4
沈坤荣,孙文杰.
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6):52-63.
被引量:159
5
杨青,姜海林.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0,14(1):1-4.
6
陈晓红.
FDI对天津固定资产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1):78-80.
被引量:8
7
郑兵云,初明达.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资本形成的协整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1):74-77.
被引量:6
8
张贡生.
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4):14-18.
9
曹传新,董黎明,官大雨.
全球化时期我国城市规划思维变化解析及发展图景[J]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9):1042-1047.
被引量:2
10
王芳,赵延涛.
“两缺口”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扩展[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3):7-1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
1
Maxwell J. fry.1995: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differential impacts, ASIAN Economic Research Unit,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
邱华炳,刘宏.
我国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与金融风险[J]
.经济研究,1999,34(8):58-6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肖丹丹.
山东省储蓄缺口及外资需求分析[J]
.山东经济,2005,21(6):59-61.
1
于浩翾.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J]
.科学时代,2013(6).
被引量:2
2
苑改霞.
工业化国家金融制度变迁的制度风险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6):86-88.
3
杨首仁.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几点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2003(7):32-33.
4
颖一.
如何保护你的资本安全[J]
.英才,2004(12):64-64.
5
陈晶晶.
建立合作型银企关系[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2):40-40.
6
孙建平.
实现我国国内储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良性互动[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2,16(2):21-24.
7
吴晓灵.
改善中国金融企业治理结构[J]
.今日中国论坛,2005(7):5-7.
被引量:1
8
陈柳钦,孙建平.
我国国内储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及其互动[J]
.经济界,2002(6):62-68.
9
祝寿洋.
我国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8(4):102-106.
10
章泽武.
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储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武汉金融,2007(5):14-16.
被引量:1
引进与咨询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