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探微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动态助词“了”作为实现体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自由隐现与句中的时态密切相关,事态助词“了”、连续动作后续小句也皆因此语法意义而不与之共现。依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能为其隐现的诸多形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语法依据。
作者
麦宇红
出处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83-84,共2页
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动态助词“了”
自由隐现
缘由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69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1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3):70-79.
被引量:103
2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71
3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6
4
陈忠.
“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
.汉语学习,2002(1):22-27.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刘勋宁.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22.
被引量:42
2
金立鑫.
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
.汉语学习,1999(5):1-5.
被引量:17
3
左思民.
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意义[J]
.语文研究,1999(1):10-21.
被引量:21
4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
.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4
5
钟兆华.
近代汉语完成态动词的历史沿革[J]
.语言研究,1995,15(1):81-88.
被引量:11
6
刘丹青.
“唯补词”初探[J]
.汉语学习,1994(3):23-27.
被引量:68
7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
.世界汉语教学,1990,4(2):80-87.
被引量:86
8
廖名春.
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词管窥[J]
.古汉语研究,1990(1):21-27.
被引量:6
9
赵世开,沈家煊.
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J]
.语言研究,1984,4(1):114-126.
被引量:37
10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71
共引文献
1169
1
吕田,单庆玲.
英语前置修饰语之全集量化语的认知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9,0(35):148-148.
2
徐媛媛.
浅议名量词的选择[J]
.作家天地,2019,0(23):14-15.
3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4
张晓静.
河北武邑方言的“咾”[J]
.东方语言学,2019(2):37-47.
5
王春玲.
四川客家话的实现义助词[J]
.语言学论丛,2019(2):170-187.
6
王远杰.
单双音节搭配限制的作用范围[J]
.语言学论丛,2019(2):130-146.
被引量:1
7
夏俐萍.
湘语完成义标记“咖”“哒”的分途与交汇[J]
.中国语文,2021(2):210-224.
被引量:6
8
杨欢.
泰语形容词重叠: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J]
.语言学研究,2020(2):111-125.
被引量:1
9
李占炳,陆丙甫.
“很大X”类结构探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42-252.
10
范晓蕾.
浅析单双“了”句的语义对立——兼谈“了_(2)”时体功能的划分[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39-26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
1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
.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4
2
边勤奋.
关于“了_1”和“了_2”[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3):118-121.
被引量:2
3
段业辉.
论“V+上/下”结构中的“上”和“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71-76.
被引量:3
4
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
.中国语文,1995(5):367-380.
被引量:971
5
杨云.
词尾“了”和语尾“了”──“了”字研究系列之一[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1):28-31.
被引量:1
6
张梦茹.
“S了”的时体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04-304.
被引量:1
7
刘永耕.
使令度和使令类动词的再分类[J]
.语文研究,2000(2):8-13.
被引量:22
8
陈忠.
“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
.汉语学习,2002(1):22-27.
被引量:22
9
郭力铭,张玉洁.
留学生使用“了1”的篇章因素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0):139-140.
被引量:1
10
陈忠.
“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J]
.山东社会科学,2006(2):136-14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陈忠.
“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
.汉语学习,2002(1):22-27.
被引量:22
2
崔雪梅.
兼语句“V_1+了”探析[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1):117-119.
被引量:1
3
沈凌云.
从“有界”“无界”看“V下+宾”中的“下2”[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9):115-1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陈佳宏.
从量级衍推看“才”“就”与句尾“了”的共现制约[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115-128.
被引量:2
2
张梦茹.
“S了”的时体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04-304.
被引量:1
3
陈忠.
“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
.汉语学习,2002(1):22-27.
被引量:22
4
郭力铭,张玉洁.
留学生使用“了1”的篇章因素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0):139-140.
被引量:1
5
崔淑燕.
韩日留学生“了”的习得——基于韩日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调查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1):131-133.
被引量:3
6
崔雪梅.
兼语句“V_1+了”探析[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1):117-119.
被引量:1
7
王巍.
句尾语气助词“了”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0):271-272.
被引量:2
8
程书秋,肖任飞.
语言中两大基本语义语法范畴:“动态”与“静态”——从“了”谈起[J]
.学术交流,2010(3):122-126.
被引量:3
9
沈凌云.
从“有界”“无界”看“V下+宾”中的“下2”[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9):115-116.
被引量:2
10
税昌锡.
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J]
.语言科学,2011,10(3):231-245.
被引量:23
1
白晓静.
介词“往”在句中的省略用法浅析[J]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1):57-59.
2
张俐.
介词“向、往、朝”功能比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87-89.
被引量:8
3
周黎林.
谈“了1”自由隐现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0(11):160-161.
4
唐翠菊.
“是”字句宾语中“(一)个”的隐现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2):31-38.
被引量:13
5
张雪平.
假设词语“X说”中“说”的隐现探析[J]
.南开语言学刊,2014(2):88-99.
被引量:4
6
岳立静.
语义研究对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影响[J]
.文史哲,2002(6):149-153.
被引量:1
7
徐今.
祈使句第二人称主语的隐现[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03-104.
8
王远杰.
句法组合松紧和“的”的隐现[J]
.汉语学习,2013(4):29-34.
被引量:3
9
李光赫,张建伟.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10) 表示动作连续的「ト」条件句和“一P,就Q”句[J]
.日语知识,2012(10):8-8.
被引量:12
10
陈信春.
“对+NP”的“对”的隐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1):64-69.
被引量:1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