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2年第2期23-25,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引证文献3
-
1付彬,李涛,陈亮.当代大学生行为动力机制诠释[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37-38. 被引量:2
-
2王颖.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0,0(11Z):53-53.
-
3付彬,李涛,陈亮.当代大学生心理动力结构及其引导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131-134.
-
1吴芳.用文化诠释爱与责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0):248-248.
-
2王福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27):210-212. 被引量:1
-
3向学勇,徐建军.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3(4):72-74. 被引量:6
-
4黄蕾.浅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人格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3X):110-110.
-
5邓祥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46-47.
-
6阎光才.校服的一种文化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05(3):14-16. 被引量:17
-
7张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社会化影响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29(1):63-65.
-
8宋淑萍.打造园本文化 促进和谐发展[J].魅力中国,2010(4):139-139.
-
9汤芬.用文化涵养师生用文化诠释教育——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06(8):66-67.
-
10张凯.教育在积极人格社会化形成过程中作用辨析[J].改革与开放,2011,0(2X):156-157.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