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朱新华.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探讨与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1,4(2):35-36. 被引量:1
-
2张静茹.让法律基础课成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推进器[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6(4):41-42. 被引量:4
-
3雷连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微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05-108. 被引量:6
-
4[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5王晨光,陈建民.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J].清华法学,2002,(4):34-35.
-
6马运瑞.谈法律意识的主要内容及培养途径[J].晋阳学刊,1999(5):24-25. 被引量:2
-
7高艳琴.关于改进大学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6(2):48-49. 被引量:1
-
8王翠萍.如何改进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3):99-101. 被引量:1
-
9赖雄麟.以旨趣促智,内化于意,外显于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提升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19-120. 被引量:5
-
10解根法.高校法治教育亟需加强[J].中国高等教育,2002(18):39-4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5
-
1程媛.当前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08(23):212-213. 被引量:14
-
2贾红英.从学校因素分析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40-42. 被引量:3
-
3陈洋,唐启华.大学生人学教育的对策与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153-155. 被引量:14
-
4邓岳南.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内涵及阻却因素[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3):58-61.
-
5戈树峰.法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多元化探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0):321-322. 被引量:11
-
6陈旭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考试周刊,2008,0(53):207-208.
-
7周培萍.模拟式在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2):99-101.
-
8刘琦.高校校园法文化建设研究的初探[J].商情,2012(29):19-19.
-
9王烜.浅谈多元化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34):224-225.
-
10肖国梁.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306-306.
-
1吴跃文.学分制赋予学生什么自由与义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2):52-54. 被引量:3
-
2黄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浅谈语文教学中责任感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3(8):38-38.
-
3潘峰.思想品德课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履行义务的教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10):133-133.
-
4朱孔香.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J].经济视野,2013(20).
-
5许英家.责任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3):207-207.
-
6刘贵芬.浅谈中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7):155-155.
-
7杨泽方.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有效途径[J].教育家,2016(35).
-
8马川.成人 成才 成功[J].时代教育,2005,0(12):34-34.
-
9布马热亚木.吐地.我的班主任工作点滴谈[J].赤子,2015(12Z).
-
10胡英军.法国中学生的义务[J].现代青年,2011(9):8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