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2年第11期13-15,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4
-
1陆俭明.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18-33. 被引量:48
-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
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
4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47
-
1赵彦婕.挖色白语空间位移事件的表达[J].民族语文,2021(1):46-54. 被引量:1
-
2孙克敏.山东淄川方言离心型直指位移的表达手段[J].方言,2021(1):82-89.
-
3贺洁.也谈“VP+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80-82. 被引量:2
-
4黑维强.论近代汉语“去+NP+去”句[J].语言科学,2003,2(3):92-101. 被引量:3
-
5张莉.“去+VP”和“VP+去”的将来时制表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5):123-128.
-
6刘小川.浅析汉语趋向范畴语义演变的共性特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79-80.
-
7邓艳芝.韩国语连动句的语义类型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J].科技信息,2013,0(36):96-97. 被引量:1
-
8郝文华,谭文勇.十堰方言中“谓词+得+看”式结构[J].理论月刊,2004(10):80-82.
-
9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1):58-62. 被引量:50
-
10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J].语言科学,2005,4(6):42-53. 被引量:58
同被引文献14
-
1王东,吴星义.高校德育如何应对个性化教育的挑战[J].高等农业教育,2001(S1):3-6. 被引量:2
-
2卿上涒.关于创新问题的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32-35. 被引量:2
-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6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5.
-
7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
8尼·阿·德米特里耶娃;冯湘.审美教育问题[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45.
-
9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10夏海鹰.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7):61-65. 被引量:10
-
1孙晓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吉林教育(综合),2010,0(11Z):120-120.
-
2刘春福.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1(12):4-4. 被引量:2
-
3张翠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园,2011(16):122-122.
-
4谢冬梅.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我见[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0,0(3):7-9.
-
5马彦平.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20(4):93-94. 被引量:2
-
6严琼亮.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J].人间,2016,0(3):181-181.
-
7赵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林区教学,2013(9):74-75.
-
8黎志华.创新人才素质特征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改革[J].大学(研究),2007(3):43-45. 被引量:17
-
9高俊琴.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浅谈[J].吉林教育(教研),2010(12):51-51. 被引量:2
-
10王芳,叶淑玲.理工科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对策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97-10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