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2年第11期28-30,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7
-
1张育红.主位推进与写作的连贯性[J].国外外语教学,2004(2):47-50. 被引量:31
-
2程晓堂.从主位结构看英语作文的衔接与连贯[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94-98. 被引量:44
-
3马静.主位推进、语义衔接与英语写作的连贯性——四、六级范型作文分析[J].外语教学,2001,22(5):45-50. 被引量:53
-
4辛斌.话题与连贯[J].山东外语教学,1998,19(3):1-6. 被引量:11
-
5戚雨村.布拉格学派和马泰休斯的语言理论[J].外国语,1993,16(5):51-56. 被引量:54
-
6许余龙.篇章回指的功能语用探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8-13. 被引量:716
-
2赵璞.主位连接和信息处理与英语写作的连贯性[J].外语研究,1998(1):22-26. 被引量:15
-
3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8(5):34-38. 被引量:370
-
4徐盛桓.再论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7(4):19-25. 被引量:144
-
5Roman Jakobson,顾明华.二十世纪欧美语言学:趋向和沿革[J].当代语言学,1985(3):1-7. 被引量:1
-
6B.斯卡里契卡,王士燮.哥本哈根的结构主义和布拉格学派[J].当代语言学,1962(Z1):20-24. 被引量:3
-
7孙梅琳.语言研究与写作教学[J].外语界,1996(1):27-29. 被引量:8
-
8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4):59-64. 被引量:231
-
9戚雨村.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1992,15(5):3-9. 被引量:25
-
10朱伟华.马泰休斯(1882—1945)[J].当代语言学,1987(2):86-8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166
-
1解月,任伟.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段落连贯元语用能力研究[J].语言学研究,2021(1):18-30. 被引量:1
-
2刘景霞.主位、话题与连贯[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96-99. 被引量:5
-
3谢国平.歌词“弯弯的月亮”语篇功能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200-201. 被引量:1
-
4郝吉环.主位-述位理论对语篇的构建和解读[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6):50-52. 被引量:6
-
5娄成英.主位推进模式的语篇功能[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0(2):41-44. 被引量:6
-
6程晓堂.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J].中国外语,2009,6(1):65-68. 被引量:51
-
7姚雪燕.从主述位角度看汉英翻译[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4):76-80.
-
8李淑苹.解读翻译结构中的异曲同工之妙——主位推进与移动事件框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3):86-88. 被引量:1
-
9吴林.科技论文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及语篇连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2):19-20. 被引量:1
-
10董颖.主位推进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19-120.
同被引文献17
-
1张忠海.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7):30-30. 被引量:13
-
2吴兰平.知识社会学: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新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30-32. 被引量:6
-
3肖本罗,彭贤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与建设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8):108-109. 被引量:6
-
4韦星.大学教师角色特征及语言特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118-119. 被引量:5
-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
6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7[美]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6
-
8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2011.4.24.
-
9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1):93-94. 被引量:30
-
10马波.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56-15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6
-
1陈雁.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14(S1):17-19.
-
2吴远芳.德厚树真人,学博育英才——论现代大学教师的道德修养及角色审视[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8(6):8-9. 被引量:1
-
3周曲.关于高校教师道德建设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8):3-4.
-
4何璧.浅析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2(7):101-102. 被引量:3
-
5桂怡芳.浅谈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J].锋绘,2018,0(3):171-172.
-
6陈雁.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4):46-4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红.新时期加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50-52. 被引量:7
-
2凌燕.对广西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0,19(14):127-128. 被引量:1
-
3郎得明.试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J].丝绸之路,2013(2):159-160.
-
4罗欢,贺云.空中乘务专业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25(1):75-77.
-
5丁圆婷.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1):59-59. 被引量:4
-
6龙丽,王拱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励志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7):29-30.
-
7郭丽琴.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23):143-143.
-
8廖成.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摭探[J].成才之路,2021(10):143-144.
-
9周晓玉,钟章雄.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习黄大年事迹有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0):157-158.
-
1钱晓芳,周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28-31. 被引量:12
-
2范瑜.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3(2):29-31.
-
3张万花.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职业时空,2005(10):20-21. 被引量:1
-
4林治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0(32):201-202.
-
5张伟.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3(6):143-143.
-
6张楠.“微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1):225-226.
-
7李灿荣,国晓华,张军学.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4):67-68.
-
8王蓓蕾,周夙韬.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4):108-110. 被引量:4
-
9董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师德修养[J].时代教育,2015,0(7):95-95. 被引量:1
-
10范瑜.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B):41-4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