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要正确表現劳动人民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讀了《美术》1963年第二期許一鳴的《我很想听听画家們的意見》,很有同感。这几年来,党的百花齐放方針为美术創作开辟了广闊道路,促进了美术創作丰富多采的发展。美术家們在探索形式、風格的多样化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不少独具特色的作品获得了讀者們热烈欢迎,这是很使人高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题,值得提出来商討。記得在去年《新芽》美展上,曾看到过袁运生的油画《水乡的記忆》,当时我就想:作者是画自己童年的記忆呢,还是描写今天的水乡生活印象?气象为什么如此陈旧,人物又近乎丑陋,这种不健康的情調还出現在今天的艺术創作里,是多么不协調。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呢?有人說,这也許是在探索“新的表現方法”,探索“独特的形式風格”。我虽不很懂得手法、風格方面的問题,但也多少可以看得出,这画从中外旧时代的宗教壁画里汲取了一些什么东西来。我不是要反对汲收,更不是要反对作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試;我所不能明白的是,作者在作这种探索和尝試的时候,竟然忽視了劳动人民精神面貌的正确表現,忽視了作品应给观众以健康的积极的感染与启发的重要意义。不論作者所描繪的是旧时的記忆,还是新生活的印象,总不应該丑化劳动人民的形象,把他們画成体态畸形和有暗淡情緒的样子。如說这效果是由于探索“新”手法和風格所产生的,那么,这种探索的态度是否与作品所应有的教育作用有些游离或脫节? 此外,不久前还看到楊文秀的油画《秧歌》,也使我想到类似的問題。这作品取材于农民的劳动生活,同样沒有表現出应有的意义,而只能給人一种格調陈旧的感觉。当时看了虽不喜欢,却也沒有介意,觉得在形式風格的探索中偶尔出現了这种作品,无須大惊小怪,何况它比《水乡的記忆》
作者 柳聞鶯
出处 《美术》 1963年第3期30-31,共2页 Art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