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山水画史上的“一变”/漫谈元四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西艺术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在风景画(山水画)的发展中,会有一个既似风景画,又象人物画的阶段,风景画要脱离那种人物活动的背景的地位,是需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的。中国绘画的这个过程似乎开始得早一点,十世纪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应该说是已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了,山水画的技法也已专门化了,但一些画中的人物仍为画家们所重视。例如北宋山水画大师李成画《读碑窠石图》的时候,这位“惜墨如金”的画家却要特地请王晓来画人物;再如南宋马远的《踏歌图》等,画中人物也有着相当精确而生动的描写。人物在画中的位置虽然越来越小了,却往往又是点题之所在,因此许多作品也仍以人物的活动来命名。 情况到了元代起了显著的变化。赵孟兆页是开风气的人物。他极力反对南宋的画风,就山水画而言,主要是恢复北宋山水画的传统。但是,作为元代画坛的主流,山水画中的人物已不再那么郑重其事了,一般说来只是一种点缀,大都草草而成,有的画家甚至不画人物。明代的王世贞认为,山水画在南宋之后,到了元代是“一变”,正是在这个向更纯粹的山水画的转变中,元末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成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当时,这四位画家的影响似乎并不是很大的,地位也决不比其他画家高多少。 这是可以从美术史的记载上看得出来的: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隐居乡里,卖卜为生,性情孤傲,画中几乎全是槎枒老辣的秃笔。董其昌《容台集》中记述:吴镇曾和另一位画家盛懋比邻而居,当时人们用金帛求盛懋作画的很多,但吴镇的门前却非常冷落,妻子难免有闲言冷语,吴说,二十年后就不会这样了。
作者 陈兆复
出处 《美术》 1985年第1期61-65,共5页 Art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