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探讨预应力张弦梁结构施工的技术创新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结合某工程案例,对预应力张弦梁结构施工的技术及创新进行了介绍,在施工的过程中,张拉端采用插板式预埋件,承重索采用与撑杆固定的索夹结构。由于预应力钢拉索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对这项技术进行创新,我们采用了用预应力钢绞线代替拉索的方式,将其应用在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钢结构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对索力进行变形模拟、仿真计算以及现场监测后,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这种创新的技术具有可行性,可以在预应力张弦梁结构的建筑施工中大力推广。
作者 卢耀雄
出处 《门窗》 2015年第6期102-103,共2页 Doors & Window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2

  • 1董石麟.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与展望[J].空间结构,2000,6(2):3-13. 被引量:92
  • 2Saitoh M. Hybrid Form-Resistance Structure[A]. Proc. of IASS Symposium[C].Osaka, 1986.
  • 3张其林 张莉.预应力梁-索屋盖形状确定[A]..第九届空间结构会议论文集[C].萧山,2000.387-394.
  • 4杨睿 董石麟.张弦梁结构中预应力的作用及合理取值[A]. 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业建筑,2002.
  • 5吴杰 刘振华 龚铭.张弦梁结构优化设计研究[A]. 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业建筑,2003.
  • 6张勇.[D].北京:清华大学,2003.
  • 7Kawaguchi M, Abe M, Hatato T, et al. Structural Test of Suspen-Dome System[A]. Proc. of IASS Symposium[C]. Atlanta, 1994.
  • 8Saitoh M. Aesthetics and Technology of the Beam String Structures[A]. Proc. of IASS Symposium[C]. Sydney, 1998.
  • 9张其林.索与膜结构[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 10Xiuli Wang,Yongzhou Liu.Influence analysis of rise-to-span ratio and sag ratio on the pre-stressed spatial truss string structure[A].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C],Beijing:Science Press,2004:843-849.

共引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