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典天文测时工具——日晷(sundial)溯源、结构装置及运用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人类文化科学和生产力发展 ,天文科学的进步 ,天文观测手段的不断现代化 ,日晷虽然早已淘汰 ,但日晷在人类历史上已沿用了几千年 ,它有古朴的科学历史价值 ,也有深刻的天文内涵 ,在广大农村至今还有实用价值。该文从日晷的起源、基本原理。
作者
莫海明
周继舜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天文科学
古典天文测时工具
天文观测
日晷
起源
基本原理
结构装置
分类号
P111.1 [天文地球—天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M].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
2
金祖孟.地球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叶淑华,等.简明天文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4
程建军.风水与建筑[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1
1
熊元斌,柴海燕.
风水营销初探[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8):48-55.
同被引文献
21
1
李国栋.
指南针与日晷[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2):53-59.
被引量:1
2
李约瑟,王木南.
中国人是如何发明机械钟的[J]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2):122-126.
被引量:4
3
吴振华.
新型高精度日晷的研究与开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4,28(6):159-162.
被引量:3
4
王德昌.
日晷——时间的雕塑和测量[J]
.科学,2005,57(4):55-58.
被引量:5
5
周志远,孙言博.
中国计时仪器史年表解说[J]
.钟表,1996(1):43-46.
被引量:1
6
吴振华.
常用日晷晷面线图设计[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30(1):122-128.
被引量:7
7
邓可卉,袁敏.
古代中西黄赤交角测量和计算中几个问题的比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36(2):240-243.
被引量:3
8
周全华.
“一寸光阴”的一种解法[J]
.华夏文化,2007(1):30-31.
被引量:2
9
D·Price.王静,张风格译.巴比伦以来的科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6
10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分册·机械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31
引证文献
6
1
赵赟.
日晷成像:隐喻的隐喻——从“寸阴”说起[J]
.汉字文化,2021(5):192-195.
2
李婷婷.
从日晷到原子钟:计时工具的演进[J]
.力学与实践,2009,31(1):96-98.
被引量:1
3
王旋,黄凯.
时间的具象化与设计[J]
.设计艺术研究,2018,8(1):54-58.
被引量:1
4
沈方,张姗.
球形日晷的设计原理探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5):51-54.
被引量:1
5
沈方.
人体日晷的设计原理和适用范围[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3(3):48-51.
6
黄少贤,李欣洋,罗晓东.
一种日晷式手表的设计[J]
.集成电路应用,2021,38(12):186-18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静娴.
产品机械结构分析报告[J]
.科技与创新,2018(10):83-84.
2
彭雯琦,盘薇,潘德贝,张燕.
论具象化教学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研究——以医学院校为例[J]
.广西物理,2024,45(1):87-89.
3
杜莹,武玉国.
全空间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参考构建与实现[J]
.测绘工程,2024,33(5):21-28.
1
文化科学[J]
.新华月报,2013(6):125-125.
2
马振国.
天文科学与工程及其发展战略[J]
.大自然探索,1999,18(2):23-28.
3
黄冰清.
七大天文科学工程探秘[J]
.大地纵横,2005(10).
4
全球最大“超级天眼”在贵州正式启用[J]
.地球,2016,0(10):6-6.
5
何香涛.
追逐类星体(27) 黑洞——类星体的发电机(5)[J]
.天文爱好者,2008(3):48-51.
6
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启用[J]
.青苹果,2016,0(10):18-18.
7
三颗行星似地球 人类或有望移居[J]
.科学之友,2016,0(6):4-4.
8
大型天文望远镜助力我国天文学发展[J]
.科学中国人,2009(5):41-41.
9
夏寒.
金星凌日与天文科学[J]
.天文爱好者,2012(5):67-69.
10
邵正义,洪晓喻,杨戟,冯珑珑,张洪起,魏建彦,李久利,彭子龙.
中国天文科学大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一)[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2):199-203.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