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开展社会记忆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Pay Attention to Carrying out the Studies of the Problems of Social Memory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
-
1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P.54,P.84,P. 120.
同被引文献484
-
1李静,高恩召.从自在、自觉到自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38-47. 被引量:36
-
2夏翠娟.构建数智时代社会记忆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5):86-102. 被引量:27
-
3李国新.以法律的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J].图书馆建设,2021(2):6-10. 被引量:14
-
4吴玉军.国家认同视域下革命英雄记忆的传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2):96-102. 被引量:15
-
5李宏珍,薛菲,孙静.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记忆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14-16. 被引量:6
-
6杨乐.历史创伤的记忆——江西省余江县原血吸虫病区民谣收集、整理、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9):218-219. 被引量:2
-
7李培林.中国早期现代化: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的导入[J].社会学研究,2000(1):88-101. 被引量:20
-
8喻丹.如何留住贵州的文化记忆[J].当代贵州,2006(14):22-25. 被引量:5
-
9李佩仑.后现代主义与档案学:从德里达、福柯到特里·库克[J].档案学通讯,2012(2):4-7. 被引量:12
-
10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J].历史研究,1997(1):17-32. 被引量:85
引证文献43
-
1郭剑波,郭贞祎.缙云烧饼现象:扎根乡愁经济的理论解读[J].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20(1):183-195. 被引量:1
-
2张书言,王芹.政务平台个人信息归档保存研究——以江苏政务服务网为例[J].山西档案,2022(1):63-70.
-
3李静,王琦.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及其记忆保持研究[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51-63. 被引量:2
-
4闫冬.2014年以来干部人事档案研究述评[J].中国档案研究,2020(2):143-157. 被引量:1
-
5郭媛媛.档案在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人文之友,2019,0(18):68-68.
-
6孙德忠.论社会记忆的合法性根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161-166. 被引量:4
-
7孙德忠.马克思社会记忆思想探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5):39-47. 被引量:2
-
8孙德忠,王峰.论社会记忆的历史类型[J].湖北社会科学,2006(12):126-128. 被引量:9
-
9尚东涛.社会记忆的技术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6):76-80. 被引量:4
-
10王辉,王磊.维系“档案魂”——社会记忆·文化权利[J].山西档案,2008(6):10-1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396
-
1姜婷婷,傅诗婷.人本视角下的数字记忆:“人—记忆—技术”三位一体理论框架构建与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5):103-115. 被引量:12
-
2郭剑波,郭贞祎.缙云烧饼现象:扎根乡愁经济的理论解读[J].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20(1):183-195. 被引量:1
-
3黄雅婷,杨莉明.全民“爱你”:网络集体记忆背后的情感劳动[J].新闻知识,2023(4):61-72.
-
4辛明静.社会记忆的生成与书写:东京奥运会的体育叙事与身体表达[J].体育视野,2021(24):1-3.
-
5陈闽芳,柏德有.基于档案记忆观的抗疫档案价值呈现与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22(1):88-94. 被引量:8
-
6靳非.口述史料与档案、实物的互构实践——以《首都博物馆口述历史(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八一年)》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1):79-84. 被引量:1
-
7丁华东,周子晴.数字人文:数字时代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新景观[J].情报科学,2023,41(11):1-7. 被引量:4
-
8李静,王琦.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及其记忆保持研究[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51-63. 被引量:2
-
9曾诗晴,谢彦君,史艳荣.时光轴里的旅游体验——历史文化街区日常生活的集体记忆表征及景观化凝视[J].旅游学刊,2021(2):70-79. 被引量:36
-
10曾成.论荆楚文化符号的选取与利用[J].长江文史论丛,2019(1):179-188. 被引量:1
-
1张莉.博客:建构社会的记忆力量[J].新闻爱好者,2013(3):77-79. 被引量:3
-
2广东省志办重视开展对外方志学术交流[J].中国地方志,2002(4):14-14.
-
3王玉贵.高校中国当代史教学散论[J].历史教学问题,2007(5):83-85.
-
4李艳茹.龙马的历史进化[J].紫禁城,2014(1):112-115. 被引量:1
-
5B.V.安德里安诺夫,葛公尚.非洲国家民族过程的特点[J].世界民族,1985(1):1-8. 被引量:1
-
6郭芙蓉.辩证思考人的历史进化与现代退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7):1-3. 被引量:2
-
7刘宜庆.被忽视的细节和被湮没的声音——从个体记忆和公共舆论看“五四”[J].人物,2009,0(5):26-33. 被引量:1
-
8杨国强.清末新政:历史进化中的社会圮塌[J].史林,1997(3):43-63. 被引量:2
-
9孙叔平.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J].江海学刊,1984(6):34-38.
-
10宋馥香.朱谦之的历史观与史学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6):748-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