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4-25,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3
-
1国家民委.国家民委高等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J].中国民族工作年鉴,2001,.
-
2[9]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2-08-20.
-
3[10]徐毅明.21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4[11]张武升.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
5李欣瑶.百年兰大:兰州大学不拘一格育人才[N].甘肃日报.2009—09—19.
-
6黄飞跃,王安平,汪映海,李发伸.面向21世纪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0(1):10-15. 被引量:6
-
7胡之德.浅议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8-10. 被引量:35
-
8谢桂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5):46-52. 被引量:32
-
9吕福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发展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3):3-6. 被引量:6
-
10胥树成,肖庆顺.关于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3):53-58.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46
-
1李佑祥,刘爱华,吴中学.临床型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S1):161-162. 被引量:9
-
2陈跃新,刘越.质疑与创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z1):81-83. 被引量:2
-
3李小昱,王为,张终,张军.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S1):148-150. 被引量:1
-
4丁莉.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特点与能力培养分析[J].黑龙江档案,2007(3):6-7.
-
5左宏亮,张力滨,武胜.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探索,2010(6):92-93.
-
6顾幸生,马桂敏.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8):35-37. 被引量:23
-
7李世彬.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2):148-149.
-
8王艳玲,向里南,高立新.理论实践科研并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4):248-250. 被引量:14
-
9李阿利,赵佳荣,陈冬林.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66-69. 被引量:13
-
10肖鸣政.博士生创新素质的教育与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1-4. 被引量:8
-
1黄飞跃,汪映海.发展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背景[J].科学.经济.社会,2002,20(3):3-6.
-
2黄飞跃,刘菁.兰州大学博士后工作的回顾与前瞻[J].高等理科教育,2002(2):13-16.
-
3胡鉴明.我国西部基础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26(3):14-18. 被引量:2
-
4王根顺,李静.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01,22(9):45-48. 被引量:51
-
5周彦作,卢清,李化树.论发展西部地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价值[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7,2(2):6-8.
-
6云荣布扎木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理性思考[J].理论视野,2004(4):31-32.
-
7章晓璇,王冬兰.普及与提高并举——对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9):30-34. 被引量:4
-
8严正辉.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刍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1):19-21. 被引量:2
-
9李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 促进西部大开发[J].适用技术市场,2001(7):12-13.
-
10关于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0(3):9-1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