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文字构形中的句法信息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1],讨论上古文字构形部件所反映的句法信息。文章对《说文》支部77个字进行逐一分析后,认为其中40余字可理解为动词标记性派生词,其中之"支"可解释为"使动CAUSE""直动DO"等轻动词标记。文章最后指出,如果上述现象属实,那么"汉字构形句法说"就不失为上古文字学中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新课题。
作者
冯胜利
机构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北京语言大学汉研中心
出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1-39,289,共20页
关键词
古文字
古文字构形
构形句法
字中词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郭锐.?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J)中国语文. 1993 (06)
2
Hale,Kenneth,S.JayKeyser.ProlegomenontoaTheoryofArgumentStructure. . 2002
3
Larson,Richard.On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Linguistic Inquiry . 1988
4
冯胜利,蔡维天,黄正德.
传统训诂与形式句法的综合解释--以"共、與"为例谈"给予"义的来源及发展[J]
.古汉语研究,2008(3):2-13.
被引量:12
5
齐元涛.
重新分析与汉字的发展[J]
.中国语文,2008(1):85-89.
被引量:11
6
胡敕瑞.
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J]
.中国语文,2005(3):214-225.
被引量:43
7
梅祖麟.? 四声别义中的时间层次(J)中国语文. 1980 (06)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梁银峰.
先秦汉语的新兼语式——兼论结果补语的起源[J]
.中国语文,2001(4):354-363.
被引量:15
2
曹国安.
使成式产生时期的确认[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1):112-115.
被引量:2
3
徐通锵.
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1):12-22.
被引量:48
4
祝敏徹.
使成式的起源和发展[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4(2):57-71.
被引量:13
5
耿振生.
古代汉语的动补结构和“以”字短语的语法功能[J]
.古汉语研究,1996(2):14-20.
被引量:4
6
何乐士.
从《左传》和《史记》的比较看《史记》的动补式[J]
.东岳论丛,1984,5(4):81-91.
被引量:11
7
宋绍年.
汉语结果补语式的起源再探讨[J]
.古汉语研究,1994(2):42-45.
被引量:28
8
沈力.
关于汉语结果复合动词中参项结构的问题[J]
.语文研究,1993(3):12-21.
被引量:9
9
冯利.
“造意语境”考义法刍议[J]
.古汉语研究,1993(2):18-21.
被引量:2
10
李志兵.
汉语使成式的形成[J]
.古汉语研究,1990(3):57-5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63
1
蒋绍愚.
从八部书看中古汉语语法[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1-20.
2
董紫薇,曹祝兵.
“破”类词语同一性及其历史演变探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2):64-68.
被引量:1
3
李瑞.
汉语双音动补合成词的现状和形成机制[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9(1):172-182.
4
羅文麗,葛佳才.
近代漢語“V_(位移)+P_(處所)+NP_(處所)+過”的構成及其形成[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21(2):198-211.
5
孙书杰.
动结式研究述评[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86-88.
被引量:1
6
杨作玲.
中古“Vt+使役动词+O+Vi”格式流变的探析[J]
.南开语言学刊,2009(2):81-89.
被引量:1
7
帅志嵩.
对古代汉语作格动词研究的检讨[J]
.南开语言学刊,2012(1):97-109.
被引量:2
8
于璐.
使成式判断标准的分析研究简述[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19(3):65-67.
被引量:1
9
胡敕瑞.
“去”之“往/至”义的产生过程[J]
.中国语文,2006(6):520-530.
被引量:20
10
李振东,张丽梅,韩建.
古汉语双音复合词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1):74-7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8
1
许征.
《说文解字》“同意”考[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66-69.
被引量:2
2
李如龙.
闽语的“囝”及其语法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05(2):1-8.
被引量:23
3
吴辛丑.
《说文》同意字与转注字浅析[J]
.语言研究,1998(1):172-176.
被引量:4
4
李国英.
《说文》的造意——兼论辞书对《说文》训释材料的采用[J]
.辞书研究,1987(1):62-70.
被引量:7
5
易敏.
谈《说文解字》“同意”[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68-71.
被引量:4
6
赵铮.
《说文》“同意”说评述[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468-471.
被引量:3
7
赵铮.
《说文》“同意”释例[J]
.晋阳学刊,2005(5):121-124.
被引量:3
8
罗红昌.
《说文解字》“同意”考兼论转注[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9):74-75.
被引量:2
9
江蓝生.
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
.中国语文,2012(4):291-308.
被引量:96
10
陈燕.
《说文解字》“同意”说[J]
.语言科学,2012,11(5):546-5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陈正正.
《说文》“古文籀文”字头研究[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2):119-127.
被引量:1
2
朱生玉,王相帅.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J]
.汉字汉语研究,2020(3):73-85.
被引量:1
3
王鸿滨.
从古文字构形看汉语的语法信息[J]
.励耘语言学刊,2017(2):300-3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邱龙升.
近四十年古文之研究[J]
.中国文字学报,2023(1):4-28.
2
冯胜利,彭展赐.
《说文段注》对汉字构形之“意”的阐释与发展[J]
.古汉语研究,2024(3):43-61.
1
唐翠,周志锋.
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补收副词“真的”[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6):36-36.
2
昌厚.
隋韵谱 止、咸、深、山四攝[J]
.中国语文,1962(1):38-49.
被引量:1
3
邵荣芬.
陈第对古韵的分部和音值的假定(下)[J]
.古汉语研究,1989(1):19-25.
被引量:2
4
簡啓賢.
《切韻》齐韻系字在晋代音注中的表现[J]
.汉语史学报,2004(1):105-112.
被引量:1
5
郭晓琳.
《康熙字典》三体叠文的构形部件与字义关系[J]
.龙岩学院学报,2015,33(3):32-40.
6
马重奇.
试论上古音歌部的辅音韵尾问题[J]
.古汉语研究,1993(3):68-73.
7
刘铮.
浅谈早期古音学家对先秦古韵“支部”的研究[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4(2):296-297.
8
胡啸冲.
职业英语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3(S4):59-60.
被引量:3
9
楊建忠.
略论秦汉楚方言中歌部与支部的关系[J]
.汉语史学报,2007(1):95-100.
10
张贞爱,李英浩.
英语、汉语、朝鲜语肯定——否定转换对比[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2):93-96.
被引量:1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