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与茶叶的西传

Spread of Tea to the West and Sweden Botanist Karl von Linné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近五年来瑞典的形象相当突出。2005年,瑞典仿古重建的远洋帆船哥特堡号由哥特堡出发,循历史航线东行,造访广州与上海,当时我正在上海访学。2007年是瑞典自然学家林奈三百年诞辰(1707-2007),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主编的《跨文化对话》筹画了中国瑞典文化交流专号,发表了与林奈有关的论文。当时我正在执行一个科研项目,题目是《自然历史与自然系统的文本初探:林奈、达尔文、李时珍》。林奈是近代生物分类学或系统学的开山祖,他替生物世界建立了分类系统,动植物的拉丁文名称亦由林奈再规范。举例来说,"人类"的拉丁名Homo sapiens(智人)便是根据林奈发明的双重命名法,这个命名法一直沿用至今;茶的拉丁文学名叫Csmellia sinensis,前面一个字(Camellia(茶)指其类(genus),后面的sinensis(中国的)指其种(species),属于较低的分支,限定并描述了它从属的类。东西交通史少不了茶的贸易故事。有关林奈与茶叶的报导也不少。为了促进瑞典的经济发展,他企图从中国引进茶株,移植到瑞典。在众多东来华,采茶取丝的欧洲人中,瑞典人倒是唯一成功移植活株茶树的。航海家卡尔?埃克伯格船长,出发前获得林奈有关栽培的锦囊妙计,竟然于1763年10月带回国存活的茶树。林奈大喜,准备把这株茶命名为Camellia Ekebergia(埃种茶)。当年运输的最大功臣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在瑞典家门口沈没的哥特堡号。偏执的林奈对命名有严格的规定,除了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外,其他语育尽量不要用,实在没有办法时,也要把那些?舌之音译为希腊语。茶的问题来了!拉丁学名固然没有问题,但现代欧语和拉丁普通话的/tea/(及其变奏),源自汉语(闽南语)可以说是很不理想的外来蛮语,林奈便把/t/与/th/改为拉丁语无法发音的希腊字母/θ/,如此一来,/dea/(/thea/)便成为/θεα/,和希腊女神同名,岂不妙哉?林奈曾为文指出:"理性和经验为人类知识的两大砥柱。两者的结合才能成就好医生。"就字源与内涵而论,他所谓的"经验"包括"实验"。这和李时珍秉承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实有异曲同工之趣味,《本草纲目》的"纲"和"目"体例,固然援用自朱熹;李时珍自序凡例曰:"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稗尔雅诗疏之缺。"也说明了致用与治人之学,小至草木鸟兽虫鱼名实之辨,大至望闻问切药石处方,舍实践则无能为功也。本论文透过林奈和茶的因缘,讨论福建在18世纪跨国贸易和文化交流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 张汉良
出处 《闽商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62-162,共1页 Journal of Studies on Fujianese Entrepreneurs Cultu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