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化视野下的侨批业:兼论侨批文化的海洋文明属性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们认为,自16世纪欧洲人开始"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文明史上出现了有别于陆地迁徙的跨洋越海大移民。至19世纪,这一海洋移民达到了高峰。中国清政府在此世界潮流的冲击下准许人民出国,参与了人类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历程,侨批业得以产生。侨批虽早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人民在祖居地与侨居地之间、通过海路而编织起来的网络,但作为制度与业态的侨批业的产生是与清政府的"开关"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侨批的产生、侨批业的发展、衰微、转型,我们可以对侨批、侨批业的基本文化属性得出如下判断:侨批随海洋移民(贸易)而发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放、发展、变化的特质;同时也展现出海洋文化的完整属性。其世界性特质显著,需要全球化、全景式、多学科、交叉立体式的保护与研究。侨批作为以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为主要接受地,联接东南亚、辐射美洲、欧洲的物质载体。首先是中国东南沿海海洋经济与文化的区域记忆,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记忆,是亚太区域人民近代以来通过海路与中国产生密切关系的记忆,更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重检全球化的话语体系,中国文化肌理中相关的记忆很快获得了"复苏"的机遇。这也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侨批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1),并于2012年列入亚太记忆遗产名录。由于侨批的独特性,相信其很快将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侨批的杰出性还在于,侨批不仅仅是与今天的制度、文明无涉的"记忆",她依然活在今天文明的血液、细胞中。百年来、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网络与侨批业网络密切相关。1953年后,当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销声匿迹的时候,东南沿海的一些区域,侨批业依然存在,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联接海外世界的必要桥梁;因而,侨批业就成了近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出处 《闽商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33-47,共15页 Journal of Studies on Fujianese Entrepreneurs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4

  • 1陈丽园.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S1):2-11. 被引量:14
  • 2[日] 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60,30.
  • 3陈丽园.《侨批经营网络的组织形态研究》,见王炜中主编.《第二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香港,公元出版有限公司,2008.
  • 4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3496.
  • 5厦门邮电局档案,案卷号839.
  • 6厦门邮电局档案,案卷号835.
  • 7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档案,56-5-2573.
  • 8张进丁.《侨批生涯六十年杂忆》,载《泉州文史资料》,1983(14).
  • 9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华侨档案史料》(上),第360-361页.
  • 10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第二集),第2页.

共引文献34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