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认为,自16世纪欧洲人开始"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文明史上出现了有别于陆地迁徙的跨洋越海大移民。至19世纪,这一海洋移民达到了高峰。中国清政府在此世界潮流的冲击下准许人民出国,参与了人类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历程,侨批业得以产生。侨批虽早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人民在祖居地与侨居地之间、通过海路而编织起来的网络,但作为制度与业态的侨批业的产生是与清政府的"开关"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侨批的产生、侨批业的发展、衰微、转型,我们可以对侨批、侨批业的基本文化属性得出如下判断:侨批随海洋移民(贸易)而发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放、发展、变化的特质;同时也展现出海洋文化的完整属性。其世界性特质显著,需要全球化、全景式、多学科、交叉立体式的保护与研究。侨批作为以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为主要接受地,联接东南亚、辐射美洲、欧洲的物质载体。首先是中国东南沿海海洋经济与文化的区域记忆,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记忆,是亚太区域人民近代以来通过海路与中国产生密切关系的记忆,更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重检全球化的话语体系,中国文化肌理中相关的记忆很快获得了"复苏"的机遇。这也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侨批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1),并于2012年列入亚太记忆遗产名录。由于侨批的独特性,相信其很快将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侨批的杰出性还在于,侨批不仅仅是与今天的制度、文明无涉的"记忆",她依然活在今天文明的血液、细胞中。百年来、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网络与侨批业网络密切相关。1953年后,当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销声匿迹的时候,东南沿海的一些区域,侨批业依然存在,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联接海外世界的必要桥梁;因而,侨批业就成了近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出处
《闽商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33-47,共15页
Journal of Studies on Fujianese Entrepreneurs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