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叙述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萧红一直都是一个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呼兰河传》正是其践行其创作主张的力作,小说中的叙述模式充满了散文化的特点。文章从散文化叙述结构、散文化的叙述情调、散文化的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对《呼兰河传》所体现出的散文化叙述模式进行了分析。
作者
张华
机构地区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5期87-88 90,90,共3页
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云南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解析法律的起源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叙述模式
散文化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黎君.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J]
.文学评论,2005(6):98-106.
被引量:38
2
艾晓明.
戏剧性讽刺──论萧红小说文体的独特素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45-64.
被引量:29
3
萧红著.萧红选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4
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钱理群.
文体与风格的多种实验——四十年代小说研读札记[J]
.文学评论,1997(3):49-60.
被引量:59
2
王富仁.论<怀旧>[J].鲁迅研究年刊,1980,.
3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以下.
4
[美]W·C·布斯 华明 胡晓苏 周宪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5
[意]维柯 朱光潜译.《新科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页.
6
叶圣陶.《文艺谈·十》[A]..《叶圣陶论创作》[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7
曹文轩.《面对微笑》[M].泰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8
[法]托多罗夫.《文学作品分析》[A].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5页.
9
[奥]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A].包富华等编译.《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C].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页.
10
周作人.《阿丽丝漫游奇境记》[A]..《自己的园地》[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共引文献
71
1
神小妹.
魏微小说《一个人的微湖闸》的叙事艺术[J]
.汉字文化,2021(2):138-139.
2
李晓华.
乡土话语的女性言说——论萧红和迟子建的地缘小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S1):114-120.
被引量:1
3
费虹.
论迟子建小说的儿童视角及其对情调模式的建构[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1-4.
被引量:1
4
尹喜荣.
试论《马伯乐》的讽刺艺术[J]
.作家,2009(12):8-9.
5
王晴飞.
革命命运的思索及理念化写作的突破——陈映真政治小说分析[J]
.扬子江(评论),2010(1):88-92.
被引量:2
6
黄玲.
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7
王科.
“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J]
.文学评论,2004(4):131-136.
被引量:17
8
叶君.
诗意地栖居——论乡村家园想象中的客居者“回家”之旅[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416-421.
被引量:1
9
王科.
“寂寞”论,真的是对《呼兰河传》的“经典误读”——就茅盾《〈呼兰河传〉序》答陈桂良先生[J]
.文艺争鸣,2005(6):103-108.
被引量:2
10
刘朝霞.
表层的淡化 深层的强化——浅谈《小城三月》的悲剧色彩[J]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4):44-46.
1
李想.
西班牙语作家阿尔塔米拉诺小说中的叙述角度[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3(1):45-49.
2
方小玲.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528-530.
3
王深.
浅谈期刊的叙述情调[J]
.新闻传播,2014(11):84-84.
4
宋雯.
童年经验与“60年代出生作家”小说中的叙述策略[J]
.文艺评论,2016(3):103-108.
5
王春.
浅析余华小说《活着》的叙事策略[J]
.科教文汇,2009(28):254-254.
被引量:4
6
杨延.
论《百合花》的女性情怀[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7,13(4):31-33.
被引量:1
7
胡云.
一曲浓缩人生经历的艺术悲歌——王蒙《活动变人形》文本分析[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4(2):11-15.
8
姜吉林.
论爱伦·坡小说的叙述视角[J]
.消费导刊,2009,0(3):231-231.
9
李毅.
《型世言》神魔小说中“妖怪”的作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11):113-114.
10
李敏.
苏童《妻妾成群》的女性主题[J]
.文学教育,2016(1):44-45.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