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回族文化的“和而不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和而不同"理念的指导下,重点阐述了回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回族文化内在差异的不同特点,认为"和而不同"应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认同的共同原则,以期为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作者
狄良川
机构地区
宁夏大学
出处
《民族艺林》
2014年第3期32-36,共5页
Journal of Ethnic Art
基金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文化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1NXXMJ04)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和而不同
回族文化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丁宏.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J]
.西北民族研究,2005(2):69-77.
被引量:28
2
金刚,刘明华.
中国化: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社会的表现形式[J]
.西北民族研究,2001(2):73-78.
被引量:8
3
白崇人.
回族历史和回族文化断想[J]
.回族研究,1991(4):2-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丁宏.
民族认同意识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J]
.宁夏社会科学,1995(6):92-98.
被引量:11
2
文江译.中国印度见闻录.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3,7..
3
孙贯文.重建礼拜寺记碑跋[A].杨怀中.回族史论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111-113.
4
王岱舆.正教真诠[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88.
5
刘智.天方典礼[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12.229.
6
吴云贵.历史与现实中的伊斯兰[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2.342-346.
7
[美]杜磊.中国的族群认同,一个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制造[M].哈尔考特-布雷思出版社,1998..
8
姚大力.“共同血统”与回回民族的认同变迁[Z].(本文为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亚洲的族群性:理论与探索”参会论文,打印稿)[Z].,..
9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人口普查资料[Z].表1~6“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0
.朱文公集.卷九十八“朝奉大天傅公行状”[M].,..
共引文献
35
1
翁乾麟.
论广西回族的族谱及其史料价值[J]
.回族研究,2001(3):25-31.
被引量:5
2
丁宏.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J]
.西北民族研究,2005(2):69-77.
被引量:28
3
张哲.
试论明清时期回族文化特质的形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9.
被引量:2
4
张延庆,方征,王晓芳.
从回族武术文化现象透析我国少数民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1):92-95.
被引量:10
5
张建芳.
试从民国时期穆斯林新文化运动看文明对话的意义[J]
.世界宗教研究,2006(4):117-125.
6
马平.
中国少数民族公民的三重身份认知——以回族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09(2):40-45.
被引量:1
7
孙杰远.
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1):45-49.
被引量:5
8
秦炜棋,张延庆.
文化适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环下的回族武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101-107.
被引量:7
9
李秋香.
秦汉民间信仰文化认同功能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10,25(3):115-119.
被引量:1
10
林雅琴.
民国时期汉族学者对回族文化研究述评[J]
.中国穆斯林,2011(2):33-34.
1
英国十大怪[J]
.奇闻怪事,2014,0(11):54-55.
2
黄橙紫.
“中外姓名的文化差异”之浅析[J]
.青春岁月,2012,0(22):48-49.
3
张旭.
从中国文化的思维特点看中西哲学的内在差异[J]
.理论界,2004(6):117-118.
4
王长江.
解读多元性文化与消费文化[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42-45.
被引量:1
5
牟钟鉴.
孔子的文化观及其现代意义[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4(1):5-15.
被引量:3
6
李正卫.
中华文明中“和”文化理念的构建与发展[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4,0(11):124-124.
7
李焕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J]
.云梦学刊,2011,32(6):10-14.
被引量:1
8
蔡陈聪.
中日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差异与启示[J]
.求索,2007(3):50-52.
9
孙景尧,杨剑龙,李平,田鹰,张景兰,李新德,筱嘉,张春丽,刘振宁,张宁,刘广涛,王晓芳,郭海荣.
文化热中的思考与探究——关于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讨论[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0(1):34-39.
被引量:3
民族艺林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