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引起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HCV的感染还引起肝脏脂肪变、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等,但是,这些病变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为了阐明慢性HCV感染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了在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必须采取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综合手段。酵母双杂交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酵母单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慢性HCV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的重要创新知识源泉。由此发展起来的生物信息学技术,不仅是以这些技术及其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而且为这些技术的研究结果分析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技术平台,这就是生物信息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和重要应用前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在成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的领导下,经过4a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这些研究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并且应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慢性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取得了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例如他们率先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证实HCV核心蛋白与载脂蛋白AⅠ、AⅡ的结合,从而发现了慢性HCV感染发生脂肪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此为基础,对于HCV感染者发生肝脏脂肪变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这是国内对于慢性HCV感染肝脏脂肪变的首次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系列研究。除此之外,他们还克隆了一系列与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有关的未知功能的新基因。本期中发表的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6(HCBP6)基因的研究即为其中之一,他们不仅是这一新基因的发现者,而且在这一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的研究领域中做出了创造性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HCBP6基因的研究结果只是他们研究结果的一部分,在这一期的焦点论坛中,成军教授和他的学生、助手们对于所建立的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相信这些内容对于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这些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大有裨益。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这些综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创新知识源泉。小仅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且在其他的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49-449,共1页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