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文明交往特征——李健彪《执著岁月——回族史与伊斯兰文化》序
被引量:1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99,共2页
同被引文献38
-
1张梅坤.马家浜文化罗家角时期的交往网络和信息传递[J].农业考古,1999(3):73-76. 被引量:2
-
2时平.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嬗变[J].学海,1998(1):102-105. 被引量:2
-
3黄炎平.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J].求是学刊,1998,25(6):10-15. 被引量:5
-
4崔景明,陆韧.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J].思想战线,1998,24(4):39-45. 被引量:4
-
5荆忠.试论交往的历史形式、特性和社会功能[J].学术界,1997(5):29-33. 被引量:3
-
6丁进军.晚清中国与万国邮联交往述略[J].历史档案,1998(3):94-98. 被引量:4
-
7林家恒.古代福建对日交往及其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4):68-72. 被引量:2
-
8郭亚非,王菊映.云南与东南亚各国的早期经济交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2):38-41. 被引量:5
-
9林延清.乾嘉时期天津与英国的三次交往[J].清史研究,1996(2):88-91. 被引量:1
-
10刘忠世.交往形式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征[J].文史哲,1995(4):19-24. 被引量:3
-
1陈景.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J].科技信息,2009(29):278-278. 被引量:1
-
2锁昕翔.郭沫若与少数民族[J].民族工作,2000(3):24-28. 被引量:1
-
3人际交往的性格类型[J].现代交际,1999(4):60-60.
-
4赵复三.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与宗教研究的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1988(1):2-6.
-
5史金波.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概说[J].民族研究,1984(5):53-60. 被引量:4
-
6马惠兰.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34. 被引量:3
-
7白淑英.基于BBS的网络交往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89-96. 被引量:19
-
8关注领导干部的初级关系[J].理论与当代,2002(4):26-26.
-
9张艺.网络对青年社会交往的正负效应[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12):116-117. 被引量:2
-
10张若恬,周敏.基于互联网交往特征的网络社区管理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3):70-7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