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形声字形旁表义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字的历史表明汉字的发展趋势始终是沿着形声化、抽象化、记号化的方向前进的 ,伴随着形声字数量的不断增加 ,形旁的表义率却显示出下降的趋势 ,示意功能也由小篆形声系统的类聚标志 ,变成现代的只能作为人们辩识字义的一个粗疏笼统的信号。形旁失“义”的原因主要是由形声字的形旁记号化以及词义的不断引申假借引起的。
作者
王小彬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8-71,共4页
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形声字
表义率
记号化
引申
假借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文武.
关于汉字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J]
.语文建设,1987(2):7-12.
被引量:10
2
李国英.
论汉字形声字的义符系统[J]
.中国社会科学,1996(3):186-193.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王宁.
汉字的优化与简化[J]
.中国社会科学,1991(1):69-80.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35
1
张积家,王斌.
义符认知功能的心理语言学探索——三十年研究工作之回顾[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1(1):104-117.
被引量:1
2
王静.
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义符表义功能考察[J]
.中国文字学报,2021(1):235-245.
3
王蕴智.
六十年来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探讨[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3(2):91-96.
被引量:6
4
林增祥.
对识字教学不同体系的分析与评价[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120-125.
5
朱磊.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部件教学技巧探讨[J]
.学子(理论版),2014(1):106-107.
6
梁彦民.
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76-80.
被引量:45
7
刘延玲.
近五十年来异体字研究与整理状况综述(下)[J]
.辞书研究,2001(6):21-29.
被引量:8
8
司玉英.
也谈表意文字与词文字、语素文字的关系——兼与郑振峰先生商榷[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31-34.
被引量:5
9
张维伟.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说文解字》[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6):69-72.
10
俞咏梅.
汉语的结构模式是形声模式——兼论汉语学字本位理论的语言学意义[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82-86.
同被引文献
103
1
卜师霞.
形声字义符构意的类型[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9(2):147-157.
被引量:1
2
黄德宽.
古汉字形声结构的动态分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5-103.
被引量:1
3
黄德宽.
论形符[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17-125.
被引量:5
4
李淑霞.
简论形声字产生的来源及形成方法[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15(3):54-56.
被引量:3
5
张新艳,韩卫斌.
《说文》形声字误断探因[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22-125.
被引量:1
6
应贤君.
浅谈形声字的来源[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1):43-45.
被引量:2
7
孙建伟.
20世纪以来的“亦声”研究综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2):14-21.
被引量:1
8
高立群,孟凌.
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音、形信息对汉字辨认的影响[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67-76.
被引量:27
9
万业馨.
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62-69.
被引量:61
10
王小宁.
从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度看现代汉字的性质[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68-7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邢怒海.
世纪之交的形声字形旁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3):11-13.
2
陈正正.
汉语形声字研究三十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1):72-80.
被引量:3
3
尹星.
近二十年形声字形符研究综述[J]
.中国民族博览,2022(18):119-12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正正.
朱珔假借违背训诂原理和形式逻辑研究[J]
.理论月刊,2016(10):80-85.
被引量:2
2
陈正正.
文字发展定律对假借字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9(6):107-112.
被引量:1
3
陈正正.
论朱珔《说文假借义证》的假借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5):125-130.
1
孙姗姗.
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0):120-122.
被引量:1
2
乔二虎.
汉字声化成因探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9):139-142.
3
蒋莹.
《说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探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1):22-25.
被引量:1
4
贾琼.
汉字符号变化过程中的认知范畴化[J]
.吕梁学院学报,2014,4(1):19-20.
被引量:1
5
李增垠.
公示语的示意功能及其英译研究——兼析西宁市公示语英译问题[J]
.大家,2010(18):121-122.
被引量:1
6
韩琳.
段玉裁“引申假借”再探讨[J]
.励耘语言学刊,2016(1):237-247.
7
蒋延平.
部首“艹”结构演变原因概述[J]
.文学教育,2014(2):142-142.
8
郭常艳.
十年来《说文解字》形声研究述评[J]
.汉字文化,2005(1):38-40.
被引量:2
9
苏培成.
由“膻”字的演变看汉字的形声化[J]
.咬文嚼字,2016,0(3):35-37.
10
张燕青.
《说文解字注》词义引申术语[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S1):113-114.
被引量:1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