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石油储备制度及其建立石油储备的经验
被引量:3
出处
《国土资源情报》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付庆云.美、德、英、日等国能源结构变化和发展方向[J].国土资源情报,2005(7):8-12. 被引量:3
-
2沈素红,邢来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绿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析论[J].长江论坛,2006(4):69-75. 被引量:5
-
3樊明武,李志学.美日石油安全储备对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启示[J].油气储运,2007,26(6):2-6. 被引量:9
-
4王海燕.德国可再生能源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51(2):33-36. 被引量:6
-
5金三林.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J].中国国情国力,2007(9):14-18. 被引量:8
-
6G Cacciola,V Antonucci,S Freni.Technology Update and New Strategies on Fuel Cell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1.
-
7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Energy Policies of Norway 2001 Review.Head of Publications Service,OECD,2001.
-
8孙天晴.基于复合泊松过程战略石油储备天数的概率模型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5):852-857. 被引量:15
-
9孙国强.石油战略储备管理模式的建立[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13-16. 被引量:6
-
10蒯茗.国外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能源,2000,22(6):15-1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江利,闫非,汪剑,戚琴花.我国热处理能源结构分析[J].热处理,2008,23(6):32-37. 被引量:13
-
2张丽君.“弃用核能”的政策选择与德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2):47-50.
-
3李秀霞.珍藏美丽[J].金山,2000(4):17-17.
-
4蔡岳勋,鲁裕申.政策法制与能源产业推动之探讨——以德国再生能源法为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5(6):684-691. 被引量:2
-
5解洪涛,陈志勇.试析煤炭资源税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税务研究,2014(2):46-48. 被引量:21
-
6张秀容.德国能源效率政策措施[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16(2):62-64. 被引量:1
-
7高翔.德国低碳转型的进展和经验[J].德国研究,2014,29(2):32-44. 被引量:7
-
8王子彪,杨勃,熊伟,范婷婷,李凤雪.换热温差对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回收废热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35(19):96-101. 被引量:2
-
9李建军,袁明敏.德国绿色能源城镇建设:思路、策略与经验[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8-12. 被引量:4
-
10刘明德,江阳阳.德国能源转型战略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能源,2017,39(7):29-35. 被引量:6
-
1张品先,严大凡,王亚禧.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储备制度的设想[J].国际石油经济,1996,4(3):21-23.
-
2邓郁松.对未来国际石油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J].调查研究报告,2004(139):1-10. 被引量:1
-
3杨英,吴少英.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基本模式探讨[J].经济前沿,2004(4):6-9. 被引量:4
-
4林轩.我国将建4个石油基地[J].石油化工设备,2004,33(5):17-17.
-
5娄承.世界石油市场:上游松下游紧[J].中国石油石化,2006(3):14-14.
-
6中国建立石油储备制度[J].时事资料手册,2004(2):98-99.
-
7胡家源.国外石油储备制度[J].党政论坛,2006(10S):25-25. 被引量:2
-
8李琮,冯怡.中国油储不会推高国际油价油价会回归每桶40美元的基本面——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战略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17):23-25.
-
9丁锋.日美英法德石油储备简介[J].国土资源,2005(4):50-51. 被引量:1
-
102009年全球燃料油市场供应将趋紧[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16):7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