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为何难以走进语文课堂——从两则案例谈起
被引量:8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24,共2页
同被引文献66
-
1容中逵.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19-22. 被引量:6
-
2靳玉乐,朱文辉.生成性教学:从方法的惑到方法论的澄清[J].教育科学,2013,29(1):19-23. 被引量:31
-
3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11):11-14. 被引量:145
-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21
-
5顾建军.试论以人为本与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28):4-7. 被引量:32
-
6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 被引量:216
-
7李燕.论教育交往中的“伪对话”[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6):84-87. 被引量:5
-
8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71-75. 被引量:39
-
9张建鲲,张广君.论走向生成性的教学——从教学实体论到教学关系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8-62. 被引量:23
-
10别文录.莫让“生成”迷住眼[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6(02S):38-3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8
-
1许丁铃.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素养问题[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6(8):15-16. 被引量:3
-
2王攀峰,赵云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8(9):16-19. 被引量:21
-
3朱文辉.让生成性教学迈入纵深——基于“伪生成”和“乱生成”的批判[J].教育科学研究,2010(8):27-29. 被引量:14
-
4张文惠.论“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师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30):324-325. 被引量:1
-
5倪美青.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以《苏州园林》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5):126-127.
-
6叶波.反思“有效教学”的技术化倾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6):34-38. 被引量:10
-
7周序.生成性教学:教学当中会出现一种新的方法论吗?[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4):44-50. 被引量:26
-
8朱文辉.生成性教学:困顿之因与落实之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8(2):89-9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86
-
1王鹏,王月.浅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素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9):128-129. 被引量:6
-
2靳玉乐,朱文辉.生成性教学:从方法的惑到方法论的澄清[J].教育科学,2013,29(1):19-23. 被引量:31
-
3胡慧兰,王文艺.基于生态学习观的数学课堂文化解构的初探[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126-130. 被引量:1
-
4魏红.课堂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及其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5):8-10.
-
5杨明.调解与融合: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2011,8(1):67-69.
-
6李帅军,卢盈.学校文化渗透的内涵、特点及模式[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17-19. 被引量:1
-
7宋晨.预设与生成——应然与实然状态下的真正统一[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1):8-9. 被引量:1
-
8常艳玲.打造特色课堂文化——浅谈开放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9):97-98. 被引量:1
-
9朱文辉.精神洁癖与幻想乌托邦:课程知识选择的双重病症[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5):63-66. 被引量:3
-
10朱文辉.戴着镣铐,何以能舞——《反思与澄清:也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3):17-24.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