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0,共3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参考文献5
-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高教领导参考,2002,(22).
-
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2年11月22日.
-
3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9日.
-
4江泽民.《在清华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年4月29日.
-
5李小伟 等.《以大运为契机迎接新的挑战——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N].《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24日.
共引文献6
-
1彭忠益,张学泽.正义:我国行政决策的理性诉求[J].社会,2004,24(10):34-36. 被引量:1
-
2钱立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5):141-143. 被引量:3
-
3郑彩莲.要在大学生党员中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23-25. 被引量:2
-
4张献生.我国多党合作中的政党关系[J].政治学研究,2006(1):10-16. 被引量:3
-
5李明斌.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两制关系的经验教训[J].社会主义研究,2009(1):128-132. 被引量:1
-
6姜绪范.党代会常任制对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1(1):28-30.
同被引文献54
-
1杨文轩.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1,20(2):8-10. 被引量:76
-
2徐本力,梁洪波,熊斗寅,郭敏华.“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的教育学、社会学和体育学基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86-91. 被引量:28
-
3程晓峰.从体育运动的起源探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5):18-19. 被引量:2
-
4厉丽玉.浙江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38-42. 被引量:29
-
5邓星华,杨文轩.“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与学校体育的新使命[J].体育学刊,2002,9(1):12-14. 被引量:84
-
6孙再玲,翟立武.“以人为本”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0(1):81-82. 被引量:43
-
7李俊法,文源东,李显增.对体育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2,6(1):53-54. 被引量:9
-
8李相如,刘国永.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的设想[J].体育科学,2005,25(3):78-80. 被引量:67
-
9李骅.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49-51. 被引量:23
-
10赖炳森.新《纲要》下的高校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J].体育学刊,2005,12(3):89-91.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10
-
1王丽丽,程蕾.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新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S1):120-122. 被引量:4
-
2谢玮,单凤军.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因素及基本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48-51. 被引量:11
-
3郑鸿,杨英.论校园体育文化[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102-102. 被引量:14
-
4燕成.论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4):99-101.
-
5彭庆文.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视角转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50-653. 被引量:21
-
6张国浩.对提高高职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6):186-187. 被引量:4
-
7罗旭,周凤桐,韩凤芝,张斌,刘昌玲.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天津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81-83. 被引量:59
-
8高瞻.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高校体育的发展研究[J].运动,2011(1):124-125. 被引量:1
-
9惠磊.试论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互动[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7):131-131.
-
10王美红,徐玖平.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多元功能[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88-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5
-
1齐斯筠.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60-70. 被引量:1
-
2吴丹丹,薛可可.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身体素质模块的设计探究[J].体育视野,2023(4):61-63.
-
3吴丹丹,薛可可.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之身体素质模块设计探究[J].体育视野,2022(3):118-120.
-
4徐京生.以校园藤球为抓手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3):222-231.
-
5卓越.基于159 challenge探讨马拉松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110-111.
-
6尹继鑫.基于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嬗变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3):109-110. 被引量:2
-
7蒋科.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J].运动精品,2017,36(12):37-38. 被引量:1
-
8展六十载辉煌成就 谱成医发展新篇——成都医学院[J].中国西部科技,2007(16):97-97.
-
9宋国清.关于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7,6(17):86-87.
-
10刘静.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S1):75-77. 被引量:15
-
1沈际洪.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应以课程建设为核心[J].体育学刊,1995,2(2):41-44. 被引量:18
-
2张剑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简析[J].运动,2013(12):71-72. 被引量:1
-
3王亚飞.浅谈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1996,13(1):12-13. 被引量:1
-
4盖桂荣.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克服短跑起跑时的抢跑[J].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2011(10):49-49.
-
5董汉桥.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之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3):40-43.
-
6江泽涵.布局者[J].才智(才情斋版),2012(3):31-31.
-
7阮明华,叶旭辉,李泽一,王敏辉,黎明,张放.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1991,10(3):41-46.
-
8洪国武,姜尚熊.对安徽省高校体育课程评估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7,18(3):47-49. 被引量:2
-
9全国优秀高校评比揭晓[J].体育与科学,1992,13(6):13-13.
-
10姜尚熊,洪国武,岳丰,陈永宜,邓清祥,林一中,宋振庆,修长恕.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方案设计[J].体育科学,1992,13(3):23-2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