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业生态化战略模型研究
被引量:
2
A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Ecological Strategy Mode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业生态化战略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作者试图以工业生态化战略及其相关理论原理为基础 ,构建工业生态化战略模型 ,指导工业生态化战略的实施。
作者
刘茂福
机构地区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系
出处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14,共3页
Journal of Fuj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nd Fuj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基金
福建省重点课题--"生态福建建设"成果之一
关键词
工业生态化战略模型
工业发展
战略目标
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污染
产业结构优化
分类号
F4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3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段宁.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
.环境科学研究,2001,14(6):1-4.
被引量:218
2
戴怡富.
工业生态化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
.生态经济,2001,17(8):15-17.
被引量:17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
张培刚.新经济发展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3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实践[J].中国环境年鉴,1999,(6).
4
苏伦·埃尔克曼[瑞士] 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 怎样实施超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
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怎样实施超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
6
何劲.
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工业生态化建设[J]
.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5(5):19-22.
被引量:4
7
彭近新.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一)[J]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1999(3):4-6.
被引量:6
8
诸大建.
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
.世界环境,2000(3):6-12.
被引量:376
共引文献
233
1
王鑫芳.
中国未来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J]
.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0(4):98-98.
2
徐奉臻.
论作为新型现代化诉求的“低熵化发展模式”[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52-55.
被引量:7
3
薛东峰,罗宏,周哲.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J]
.产业与环境,2003,25(S1):114-116.
被引量:1
4
凌君.
“曲折”之行多曲折[J]
.两岸关系,2002(12):36-37.
5
郑国诜.
以绿色物流为手段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78-79.
6
段宁,孙启宏,傅泽强,元炯亮.
我国制糖(甘蔗)生态工业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4):29-32.
被引量:35
7
王砚彬,张崇明.
搞好总体规划构建生态电厂[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4(S1):15-19.
8
吴军年,孟菁华,吴梦,李成梁.
基于DEA模型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J]
.环境工程,2015,33(3):149-152.
9
吴邦信,陈天祥,孙海健.
循环经济—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的必然选择[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1-25.
被引量:1
10
高丽峰,李丹.
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5(5):31-3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9
1
李永刚.
中小企业群落式生成演化研究的文献综述[J]
.上海经济研究,2004,16(8):63-71.
被引量:16
2
徐大伟,王子彦,谢彩霞.
工业共生体的企业链接关系的分析比较——以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63-66.
被引量:25
3
王兆华,尹建华.
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2):80-85.
被引量:97
4
张艳.
我国发展生态工业的策略与措施探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4):1-3.
被引量:3
5
凌岚,周树明.
生态工业园副产品交换平台网络化的探讨[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8):617-622.
被引量:2
6
邓云,周德群,李旭,王辉.
我国制造企业构建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7):46-48.
被引量:11
7
吕向东,施先亮.
试论城市生命体中生活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完善[J]
.生态经济,2006,22(11):127-128.
被引量:6
8
王东.
工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2007,19(1):98-100.
被引量:14
9
刘少丽.
生态工业园——我国工业发展的新选择[J]
.江苏商论,2007(3):123-124.
被引量:2
10
沈满洪 黄慰愿 陈黎元.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公共性程度分析.杭州大学学报,1996,26(3):69-73.
引证文献
2
1
吴鹏举,郭光普.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平台建设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2):64-67.
被引量:4
2
周世祥,韩勇.
我国工业生态化问题研究及对策思考[J]
.能源与环境,2009(4):7-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龚志文,郑四华.
景德镇陶瓷工业生态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
.山东陶瓷,2010,33(2):38-40.
被引量:2
2
徐顽强,韩国庆,李月.
武汉光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4):34-38.
被引量:1
3
王剑.
工业园区生态化的产业共生体系研究——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例[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10):6-9.
4
沈琪红,黄彬.
基于丽水市与衢州市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驱动能力的比较分析[J]
.经济师,2015(5):182-184.
5
张琦,万志芳.
国内外产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16,29(3):18-23.
被引量:4
6
彭新沙,田大伦.
国内工业生态安全研究述评[J]
.生态学报,2016,36(23):7538-7550.
被引量:5
7
孙丽文,任相伟,邢丽云.
产业生态系统构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互动演化视角[J]
.当代经济管理,2020,42(4):40-48.
被引量:10
8
张波,白丽媛.
“两山理论”的实践路径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1):11-19.
被引量:47
1
方问禹.
如何打造未来生态工业园[J]
.中国名牌,2012(12):53-55.
2
李同明.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工业生态化[J]
.环境技术,1998,16(6):39-45.
被引量:3
3
王东.
刍论工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J]
.未来与发展,2007,28(2):32-34.
4
戴怡富.
工业生态化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
.生态经济,2001,17(8):15-17.
被引量:17
5
胡耀辉.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5):33-34.
被引量:6
6
周芸萍.
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战略 促进砀山县现代农业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2010,22(10):30-31.
被引量:1
7
戴雯杰,刘婷.
九江市工业发展策略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09-110.
8
张文平,张秋根,汤小强.
工业生态化与循环经济[J]
.生态经济,2005,21(3):91-94.
被引量:8
9
何劲.
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工业生态化建设[J]
.湖南商学院学报,1998,5(5):19-22.
被引量:4
10
姚强.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工业发展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08):165-165.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