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市民社会 建设市民戏剧──论40年代的话剧创作
被引量:2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7,共2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27
-
1马俊山.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J].近代史研究,2002(4):113-156. 被引量:6
-
2刘念渠.《重庆抗战剧运第5年巡礼》[J].《戏剧月报》创刊号,1943,.
-
3《如何迎接今年剧运的高潮》[J].戏剧岗位,1941,3(3).
-
4.《略谈于伶的剧作》.孟超.《未偃草》.集美书店,1943年2月..
-
5《戏尉上海1940年》,于伶,《剧艺》,1941:1,上海.
-
6《夜上海·小序》,1939年8月,《于伶剧作集》(2),第307-368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4月,北京.
-
7《由(女儿国)谈起》,1940年2月,《于伶剧作集》(2),第506-507页.
-
8《香港剧运的再出发-祝(雾重庆)上演》,夏衍,华商报晚刊,1941年9月12日.
-
9《洪宜娇·公演前记》,《阿英剧作选》,第464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4月,北京.
-
10《(天国春秋)观后感》,潇湘.《新蜀报》,1941年12月11日.
二级参考文献61
-
1马俊山.上演税与剧作家的职业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31-144. 被引量:1
-
2马俊山.1937:话剧突围[J].戏剧艺术,2002(1):30-42. 被引量:1
-
3.《中国史学会昨日成立选定职员》[N].《中央日报》,1943年3月25日.
-
4章罂.《剧季的过去和现在》,1943年10月21日《新华日报》.
-
5史东山.《今日戏剧的命运》,1944年2月15日《新华日报》.
-
6徐乘驹.《论大后方戏剧运动的危机》[J].戏剧月报,1944.
-
7若海.《十个月里的四次演出》[J].戏剧时代,(2).
-
8《艰苦的话剧界》,1943年11月23日《大公报》.
-
9周彦.《摧残抗战剧运的娱乐捐》[J].抗战文艺研究,1985,(5).
-
10梅令宜.《另一种危机-略论戏剧界的“市侩主义”》,1943年10月21日《新华日报》.
共引文献7
-
1张健.论中国喜剧观念现代转型的历史意义[J].文艺研究,2006(5):95-101. 被引量:8
-
2郭玉华.《雷峰塔》的反向叙述与正史意图[J].齐鲁学刊,2007(6):94-98. 被引量:1
-
3潘懋元,石慧霞.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之比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5):48-54. 被引量:3
-
4傅学敏.抗战时期的街头剧与大众政治行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1):28-37. 被引量:9
-
5韩传喜.抗战戏剧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深化的可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6):15-17. 被引量:1
-
6陈坚.论夏衍剧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0(3):120-127. 被引量:1
-
7张大海.曹禺剧本中的工人问题——从曹禺被遗忘的电影剧本《工人田小富》谈起[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9(1):84-9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2
-
1[美]乔治·贝克.戏剧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
2[英]雷蒙·道森.中国变色龙[M].常绍民,明毅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
3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比较文学论文集》,张隆溪,温儒敏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67,66页.
-
4Cohen, warren. American Perceptions of China[A] Michel Oksenberg and Robert Oxnam ( eds. ) . Drag- on and Eagle , Basic Books, 1978.
-
5Gadamer, Hans - George. Truth and Method [ M ] London: Continuum, 2004.
-
6Isascs , Harold. Scratches on Our Minds [M ] Greenwood Press. 1958.
-
7Piaget, Jean. The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 M ]. London: Routledge, 2003.
-
8杜维明,乐黛云.是多元现代性,还是现代性的多元发展[J].跨文化对话.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10.
-
9老舍.老舍全集·第9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
10老舍.老舍全集·第1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
1李莹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服装意象及其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1):95-96.
-
2王延松.《戏剧的限度与张力——新解读"曹禺三部曲"导演文稿》导言[J].艺术评论,2015(3):97-101.
-
3李伟民.莎士比亚戏剧:一种艺术创作原则——莱辛对莎剧审美价值的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82-85. 被引量:2
-
4王兴昀.天津民营话剧剧团状况分析[J].戏剧文学,2017(4):4-9.
-
5张晋琼.广东民营职业剧团经营管理模式初探[J].戏剧文学,2013(8):70-75. 被引量:1
-
6蒋天流.四十年前的一件往事[J].上海戏剧,1981(5):55-56.
-
7王悦阳.救亡戏剧如火如荼[J].新民周刊,2015,0(34):29-34.
-
8宋秀红.论莱辛在戏剧题材上的贡献[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12):53-54. 被引量:1
-
9胡菊兰.论哈姆雷特的艺术个性塑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83-86. 被引量:1
-
10季国平.当代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三个关键词[J].中国戏剧,2016(1):49-5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