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的理论问题解析(下)
被引量:1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Hu Feng (Part Ⅱ)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17,共20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24
1 Lin Yn-sheng,The Morolity of Mind and Immorality of Politics:Reflections on Lu Xun,the Intellectual,In Leo Ou-fan Lee,ed,Lu Xun and His Legac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第123-127页.
2 马克斯·韦伯 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 胡风.《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2卷,第502页.
4 胡风.《论持久战中的文化运动》,2卷,第540、544页.
5 胡风.《如果一粒麦子死了》,5卷,第100页.
6 胡风.《在上海》,3卷,第376页.
7 胡风.《逆流的日子·序》,3卷,第171—172页.
8 胡风.《从开花到结果》,5卷,第121页.
9 胡风.《鲁迅还在活着》,4卷,第184、183、184页.
10 胡风.《祖国爱·人民爱·人类解放》,4卷,第207页.
共引文献45
1 王小章.政治家应该恪守什么样的道德准则——马克斯·韦伯论“克里斯玛”领袖和责任伦理[J] .浙江学刊,2004(4):134-137. 被引量:3
2 翁杨.学术话语与新闻学创新[J] .新闻界,2004(5):44-46. 被引量:9
3 房绍坤,房文翠.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0):35-38. 被引量:9
4 陈铭道.欧洲的音乐写作(上)[J] .中国音乐,2003(1):1-11.
5 陈喜贵.阿隆对韦伯相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J] .现代哲学,2001(1):116-120. 被引量:2
6 董彦斌.略述法律和司法的“除魅”——沿着韦伯的思路[J] .中外法学,2002,14(3):292-302. 被引量:2
7 葛洪义.理性化的社会与法律——略论韦伯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J] .比较法研究,2000,14(3):311-320. 被引量:13
8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34-150. 被引量:32
9 徐琴.社会建构主义在科学技术价值问题上的探索与贡献[J] .浙江社会科学,2005(5):100-105. 被引量:6
10 马凤岐.学术自由的限制[J] .高教探索,2006(1):28-3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7
1 [4]舒芜.谈《舒芜集》[N].北京日报,2002-5-13.
2 [4]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8.
3 [17]朱正.我思,谁在?·序[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4 舒芜.舒芜口述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 佛克马 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 康濯.<文艺报>与胡风冤案(续)[N].文艺报,1989-11-11.
7 姜弘.回归五四——苦难的历程——读舒芜的《回归五四》所引发的思考[J] .黄河,2001,0(6):117-139. 被引量:1
1 编辑部.更正[J] .曹雪芹研究,2015(2).
2 马丽红.《唐诗三百首》若干问题解析[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25-27.
3 荆煜君.鲁迅笔下的国民性问题解析[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2):70-74. 被引量:1
4 萧功秦.林毓生的真性情[J] .读书,2014(7):59-64.
5 我的自白[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7):101-101.
6 倪伟.守护神圣──读《神圣回忆》[J] .当代作家评论,1999(5):90-96.
7 李忠敏,蔡勇庆.班吉的时间:奥古斯丁式的永恒意识--《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问题解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9-142.
8 张皓宇.浅析林毓生与严家炎的“五四”问题论争[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5):16-16.
9 王李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析[J] .吉林教育(综合),2011(12X):9-10.
10 康杰.图形计算器在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J] .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88-90. 被引量: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