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
被引量:10
Internet Literature and the Post -modern Cultural Complex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3,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共引文献29
-
1张晓明.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前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52-54. 被引量:3
-
2刘大先.网络文学再反思:表象与真相[J].成都师专学报,2002,21(3):46-50.
-
3李发.解读网络文学中的时尚青年流行语[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1):56-60.
-
4袁月华.对我国网络小说发展与创新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6,26(1):54-56. 被引量:3
-
5隋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0-32. 被引量:2
-
6卢政,曹然霞.消费时代中国文学的新趋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7):60-66.
-
7李矜,陈小诗.网络写作主体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2):93-98. 被引量:1
-
8田士威,王会.从媒介角度解读网络文学的快餐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14-117. 被引量:3
-
9何志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从西方到中国[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72-77. 被引量:4
-
10李军.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J].时代教育,2009(3):26-2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22
-
1孙菲.后现代的神话——当下网络文学的背后[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139-141. 被引量:3
-
2刘澜.新兴的媒体——网络艺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S1). 被引量:1
-
3黎欢.网络文学创作心理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2):24-27. 被引量:4
-
4孙少萍,王晓博.新兴网络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社会意义[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80-81. 被引量:3
-
5陈思和.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J].文学评论,1999(6):104-113. 被引量:57
-
6李玉萍.试析中国网络文学网站内容设置的现状与影响[J].小说评论,2010(S2):177-181. 被引量:4
-
7陈思和.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J].文艺争鸣,1994(1):53-61. 被引量:112
-
8王闻贤.Copyleft:在版权保护下的信息共享规则[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4-17. 被引量:3
-
9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上海文学,1994,0(1):68-80. 被引量:246
-
10吴蕊,郭翠霞.网络文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小说评论,2013,0(S2):49-5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0
-
1吴晓雯.网购文学:最本原的真[J].飞天,2009(10):27-29.
-
2李晓南,王新.流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同人写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7):17-19. 被引量:5
-
3陈海.关于建设“网络文学陕军”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5):53-56.
-
4程娟娟.论网络文学中英雄形象的嬗变——以《水浒传》网络改编作品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5,37(4):9-13.
-
5单小曦.从后现代主义到“数字现代主义”——新媒介文学文化逻辑问题研究反思与新探[J].浙江社会科学,2016(6):120-128. 被引量:9
-
6程海威,欧阳友权.“网生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J].中州学刊,2020(4):146-152. 被引量:3
-
7王瑄奇,谢芳.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主题的可视化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7):160-164.
-
8孙晶.全民写作时代的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从《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说起[J].上海文化,2022(4):75-82.
-
9袁牧华.网络文学——个体价值的张扬与社会价值的虚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5):63-66. 被引量:5
-
10陈昕.后现代视野下的网络文化——兼谈网络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冲击[J].求索,2004(5):206-20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3
-
1张杰.“三重接合”框架下新媒介文学的技术载体、阅读场景与内容文本[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211-220. 被引量:2
-
2彭浪.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7):21-22. 被引量:2
-
3孙琼阁.谈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精神主体的消解[J].成才之路,2007,0(33):5-7.
-
4都睿,任敏.解读“同人女”文学创作群体及其社会文化根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247-249. 被引量:6
-
5王瑛.论网络文学热潮与文学消费的衔接[J].山花(下半月),2013(10):159-160.
-
6常江.以先锋的姿态怀旧:中国互联网文化生产者的身份认同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37(5):106-124. 被引量:14
-
7何昕栀.浅谈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12):311-312.
-
8韩模永.网络文学“新文类”的链接形态及其美学变革[J].社会科学战线,2017(8):156-162. 被引量:4
-
9罗小艺,王青.从文化科技融合到数字文化中国:路径和机理[J].出版广角,2018(10):6-9. 被引量:4
-
10鲁悦.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组织文化的反思及二元建构[J].学理论,2017(11):93-95. 被引量:1
-
1胡原.试论童话的艺术逻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1):70-77. 被引量:1
-
2开卷语[J].金沙江文艺,2016,0(5):1-1.
-
3李永毅.放逐、帝国、想象与真实:布罗茨基《致贺拉斯书》的奥维德主题[J].俄罗斯文艺,2016(2):33-37.
-
4杨志学.诗歌鉴赏中的逻辑读解之误[J].阅读与写作,2001(7):30-30.
-
5王诺.超拔的意象——义海诗品[J].雨花,2016,0(14):105-109.
-
6顾蕴璞.饱含哲理的艺术逻辑——解读帕斯捷尔纳克诗的一种切入[J].国外文学,2009(1):12-20. 被引量:4
-
7吉狄马加.诗与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在“第二届中国诗歌节”上的演讲[J].诗选刊,2009,0(7):88-90.
-
8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3):21-26. 被引量:30
-
9范会敏.课改中心话语的反思与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7):81-83.
-
10朱伟杰.可疑的“慧纹”与曹雪芹何干——脂批本第53回中的一个破绽[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39-44.
;